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持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产生化学爆炸。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事故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周边海域受到污染,社会影响重大,教训极为深入。
事故裸露出以下重要问题: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参加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参加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对加注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和谐不力,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结束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无法关闭。另外,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安排,也是造成事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三、深入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各环节安全生产工作
(一)严格港口接卸油过程的安全管理,确保接卸油过程安全。一要切实加强港口接卸油作业的安全管理。要制定接卸油作业各方和谐调度制度,明白接卸油作业信息传递的流程和义务,严格制定接卸油安全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白和落实安全生产义务,确保接卸油过程有序可控安全。二要加强对接卸油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技巧、新材料、新设备的安全论证和安全管理。各有关企业、单位要立即对接卸油过程参加添加剂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凡参加有氧化剂成份添加剂的要立即结束作业。接卸油过程中一般不应同时进行其他作业,确实需要在接卸油过程中参加添加剂或进行其他作业的,要对参加添加剂及其参加方法等有关作业进行认真科学的安全论证,全面辨识可能呈现的安全风险,采用有针对性的防备措施,与罐区保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安全。加剂装置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作、施工。三要加强对承包商和特别作业安全管理,坚决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背劳动纪律)现象。接卸油过程环节多、涉及单位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安全事故。有关单位要加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要采用有效措施杜绝“三违”现象,加强对特别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导和培训,使其控制相干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巧,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健全“三违”义务追究制度,依法查处失职义务。
(二)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18次常务会议精力,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尤其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应用等各个环节安全管理与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持续深入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做到治理义务、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对重大隐患要履行挂牌督办,跟踪落实。当前,正值高温雷雨季节,容易产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各地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督促有关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监控,特别是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切实落实义务,强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三)深入汲取事故教训,合理计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汲取此次事故教训,认真做好大型危险化学品储存基地和化工园区(集中区)的安全发展计划,合理计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严格审查涉及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同时,要组织开展已建成基地和园区(集中区)的区域安全论证和风险评估工作,预防和把持潜在的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