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洋接收本报专访流露新西城计划思路未来3至5年——
大栅栏腾退修缮八成文物遗存
此外还将打造会馆名人故居产业集群建什刹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日前,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洋接收本报专访时表现,新西城正在策划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新布局。
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将疏解大栅栏地区70%的人口,腾退修缮80%的文物和重要历史遗存建筑物,从北到南建设3条精品旅游线路。什刹海地区将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此外,新西城辖区内有众多会馆。10年内,新西城将会打造一个会馆名人故居的产业集群。
文脉
文化创意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南有大栅栏,北有什刹海;南有会馆集群,北有王府遗存……
原西城与宣武合并后,这些京城著名的历史文化元素都集于新西城。
大家耳熟能详的琉璃厂、天桥、法源寺、白云观以及众多的会馆及名人故居早已是形成了品牌的文化资源,这些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是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基础。
刘洋表现,新西城的发展要把风貌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兼顾兼顾、和谐推动。
具体来讲,在保护好历史遗存文化资源的同时,对宜开发、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实行有效开发利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传统风貌与现代建筑、传统休闲与现代生活、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努力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产业优势。
按区域特点调剂产业格式
目前,新西城正在组织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的专家,对辖区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调研,梳理和控制各个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刘洋流露,在新西城的“十二五”发展计划中,将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来调控文化创意产业格式。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比较合适在南边发展,什刹海地区则更合适打造传统文化特点旅游品牌。
此外,新西城还将充分利用既有产业优势,培养和发展高端文化产业。如利用区内丰沛的演艺资源,打造国家级文化演艺中心;利用区域内大型出版机构众多的优势,加快建设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依托琉璃厂的艺术品交易品牌优势,筹建国家艺术品交易中心。
会馆经济
会馆与名人故居星罗棋布
曾有专家说过,会馆文化就是宣南文化的缩影。
宣南以浓郁的文化气氛、优越的交通条件成为京城会馆凑集之地,鼎盛时代有350多座,占北京市会馆总量的70%以上。有“京师第一会馆”之称的安徽会馆、国民党出生地的湖广会馆、以伟人命名的中山会馆都坐落于此。
目前,具备开发条件、长期可待开发利用的会馆有101座。
除此之外,新西城还集中了众多的名人故居,像宋庆龄故居、龚自珍故居、梅兰芳故居、康有为故居、梁启超故居等,传奇典故不胜枚举,著名史迹旧影依稀。
10年打造产业集群
刘洋流露,新西城打算用10年的时间,打造会馆和名人故居产业集群。未来,区内所有的会馆和名人故居都将具有博物馆的功效,展现会馆、故居承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供给展现传播文化等公共服务。会馆和名人故居博物馆将建立中英双语网站,全方位展现博物馆历史文化。
同时,将建立必定体量的展陈空间,面向全社会征集展品。对消散了的会馆和名人故居旧址,将在现存建筑上设置标识,记述其起止年代及相干历史事件,作为记述历史的文化符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