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从发明第一起儿童血铅超标已经将近一个月,但当地对病情的描写却还是“疑似”,对此施茂庭的说明是,“目前云南省有血铅中毒确诊资质的医疗机构只有两家,都在昆明。”他说当地采用的是发明问题就及时处理,如果将所有孩子送到昆明检测,待“确诊”后再医治,势必耽误治疗机会。
至今没有铅含量检测才能
“血铅超标”事件爆发后,大理州环保局的环境监督站对当地的土壤、水和大气进行了监测,得出的数量相当惊人。据县环保局副局长朱雪平流露,他们从农田土壤和村民抛弃在河道中的矿碴进行提炼分析,每公斤土壤和矿渣中含铅量最多达2万多毫克,而国家一级农田的含铅量只是250毫克。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竟是当地首次对铅含量进行检测。
其实,北衙村有铅、铅污染的历史由来已久。据文献记录,自明代开端,北衙的先民们就已经发明当地富含银、铜等贵金属,并自行冶炼,后来又转而炼铅。到了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当地有从事铅冶炼的企业达十多家。而据记录,1979年12月在原北衙铅矿医务室治疗铅中毒45人,1985年12月在原北衙铅矿治疗63人。原在北衙卫生院工作的郭汝林回想,在1977年至1992年期间,曾经间断诊疗过铅中毒人员约300多人,特别是1986年至1989年期间,每年约60人次,1988年当地医疗机构也曾经治疗过北衙地区慢性铅中毒病人。
情况如此,为何在此次“血铅”爆发后,当地环保部门才决定实行铅含量检测呢,“我们没有这个才能。”县环保局副局长朱雪平一脸难色。朱雪平说,县环保局目前只具备有限的几种环境污染的检测才能,其中空气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水包含“氰化物、化学需氧量、PH值、降雨酸碱度”、噪声污染。
朱雪平称,他们“是按国家规定对排第一位的项目来监测,而铅不排第一位,是否要查得由国家来规定。”他还告诉记者,“我们环保局1998年才成立,以往的事情产生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们接触过程中,并没有接触到血铅超标的情况。”
争议
祸首是厂矿还是“小氰池”?
7月23日的政府消息称“当地村民土法‘小氰池’提金是引起儿童血铅超标的直接原因”,但当地村民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真正的祸首是附近几个铅、金、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而相干的厂矿却认为是村民为了个人利益,在推辞义务。
村民:厂里天天飘绿烟
村民蒋海军说,他家旁边就有一个铅炉,排放确定不达标。家里的被子一天下来就会变黑。“80%有铅厂的原因。”他认为。
在北衙村幼儿园正前方,大概一公里处就是一个铁厂和金矿,而这个村庄的北边约三公里处,就是一个铅厂,村庄南面,也有一个铅厂。
一村民说,晚上10时左右,铅厂、铁厂的绿烟朝他们住的方向飘过去,带着浓烈的 “臭鸡蛋”味道。另一位村民说到田里拔草,回来时脚上脸上手上全身都是灰,黑乎乎的,家里的碗碟要是不收的话,到第二顿都会染上一层黑灰。
厂矿:我们什么都达标
被村民控告的几个企业分辨是两个非法铅厂,目前已经被勒令停产。铁厂是“鹤庆凌云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金矿附属于“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记者前日达到时,金矿和铁厂也都已停产。
由于正值停产,记者在厂区并没有看到有污染物排出。对于村民们的指控,凌云公司和北衙公司都直喊冤枉,凌云公司总工程师冯涛拿出两份环评报告,一份是他们2003年接手公司的,另一份今年才出来,该公司马上要上一个年产40万吨的炼铁项目,环评报告都显示,该公司具备开工条件。而北衙公司前身是北衙铅矿,现在主产品是黄金,这家公司的相干项目也都有相干部门的批文。两家公司均表现,他们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是达标的,不存在偷排漏排的问题。而且他们认为村民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厂矿,是不满公司“独占”矿山的利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