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周超) 上午,北京市政协委员观察了本市城管执法情况。记者获悉,本市将理顺城管管理系统。
针对本市城管呈现的问题,北京市纪委监察局对本市城管执法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要从市政市容委中独立出来,归政府直属管理。这样既能解决与其他委办局管理职能的和谐问题,又能加强对区县大队、街道分队的管理,也符合国务院综合执法改革的方向和请求。
各区县的城管大队也要按照市级改革的模式进行调剂,从区县市政市容委中独立出来,由区县政府直管。各街道、乡镇的城管分队可由区县、乡镇双重管理,否则很容易使街道、乡镇的分队变为“乡丁”。
近年来,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和外来无业人员增多,各种违规手段层出不穷,形成了宏大的地下经济群体。如摆摊设点、张贴小广告等,而这些又都是城管执法的重点,这种端别人饭碗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对峙。
据不完整统计,自2001年至今,全市城管人员遭暴力抗法950起,1045人受伤,在这种环境下执法越来越难。
另外,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许多管理沿袭了打算经济体制的体制,不能适应新型管理与服务并重。
本市2003年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来,目前全市城管执法人员编制总数7230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约占72%。
问题
执法疲态浮现商贩摸清执法底细
据北京市纪委监察局对本市城管执法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成立后解决了乱摆乱占等问题,但目前也呈现了许多问题。
综合执法的疲态开端浮现,以罚代管成为执法的重要手段,一些流动商贩摸清了城管执法的底细,使执法后果和力度大打折扣。
体制不顺难以履行职责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作为城管队伍的上级主管部门,归口市政管委名下,这在全国事独一无二的体制,不仅不符合国务院的规定,而且使市城管综合执法局难以履行市级领导机关的组织和谐职责。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只能行使对局直属的40多人的综合执法大队直接收理权,与18个区县的执法大队只有业务关系,而容易呈现问题的恰恰是区县执法大队及其所属的数百个街乡执法分队,队伍管理越来越难。
另外,区县一级的管理体制,只对区县的任务负责,如果市里的任务和区县不一致,区县、街道就不会全力以赴,一旦有重大任务,还是要靠市长区长街道主任的这个行政系统来保证。上万人的城管执法队伍不能形成合力。
职能项目扩增
难题增加
据统计,全市各委办局共有79支行政执法队伍,手中掌有行政处分权4965项,其中仅有308项委托城管行使,可见委办局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职责。
城管的职能任务大幅度增加,靠本来的力量已不能完成,各街道聘请协管员,目前全市的协管员已达5000多人。
这些人成分复杂,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呈现许多违规执法、粗暴执法的行动,假城管侵害了城管执法名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