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海运费上涨逾一倍
最近,在香港中路世贸中心一家货代公司的业务员小董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目前集运市场缺箱现象严重,他现在每天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想尽措施向船公司讨箱子。
“集运市场的缺箱现象确实比较严重。”7月 22日,青岛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的许婷向记者证实,“有些公司甚至已经开端拒收货主订单,以缩短货箱的利用周期。”
集装箱制作商感受到了“箱荒”。停产22个月之久的青岛交运新华昌集装箱有限公司在复工5天之内,就接到了三个月的订单。“集装箱一箱难求,6月初下的集装箱制作订单,价格高的已经达到了 2700 美元,去年还只有1800美元~1900美元。而且现在要拿货至少要等3个月。”新华昌公司副总经理向俊告诉记者。
“一箱难求” 之下,运价也在不断上涨。从年初开端,集装箱船运价格就持续上涨。尤其是4月份以来,重要航线集装箱运费均有必定程度上涨,以东南亚航线为例,现在每标箱的运价在620 美元左右,涨幅40% 左右,再加上旺期附加费、场地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集装箱海运费已经上涨1倍以上。中东、红海线涨幅甚至超过140% 。
外贸市场回暖是主因
“集装箱缺乏的基本原因还是在于外贸市场的回暖,集装箱运输代表的是外贸市场,其上扬程度与上半年的外贸行情相辅相成。 ” 青岛大学国际物流与供给链研究中心副主任段沛佑认为,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持续低迷之后,不少集装箱巨头开端联手封存运力,并采用了减速航行、提前拆船、延迟交船等手段,尤其是很多船运公司还取消了集装箱的订单。而今年强劲的货量增加,造成了目前流通的集装箱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强烈反弹的进出口需求。
许婷则分析说,出口商的集中出货也导致了集装箱的缺乏。“7月 15日起,国家取消了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加之今年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斋月从阳历上看比去年要早约 10天(今年斋月大约从8月中旬开端),不少出口商都赶在 6、7月份大批出货,集装箱于是连月呈现爆舱局面。”
中小外贸企业"难以蒙受之重"
集装箱海运市场紧俏,航运公司与集装箱制作商乐不可支,但对外贸企业来说,生存压力陡增。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平均利润程度仅为 3%-5% ,集装箱运价大幅上涨几乎是“难以蒙受之重”,议价才能较差的中小外贸企业更是如此。
“由于无法承担成本压力,有些外贸厂家干脆就不出货。”锦程国际物流服务青岛分公司经理张烁表现,由此可能造成的成果就是,全部外贸行业的出货量降落。同时又会反过来对船公司形成压力。
在 “抵制”涨价很难奏效的境况中,外贸企业似乎只有“转变自己”这条路径可选择。青岛商务局外贸计划处处擅长浩表现,运价上涨对劳动密集的粗放型外贸企业影响最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增进外贸商向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方向努力。“国民币升值和运费上涨导致的利润降落势必淘汰一些不适应变更的企业,迫使企业加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建立品牌观念,进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议价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