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福建省福州市接连被曝光两起垃圾油流向餐桌事件。
不过,与此同时,福建省食品安全相关部门也正在部署一场“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这并非福州市有关部门第一次向地沟油宣战。此次“专项整治”能否真正摆脱地沟油监管“多龙治水”的制度局限,形成长效监管?连日来,《法制日报》记者对福州近年查处的垃圾油事件作了梳理、调查,并致电、走访多个食品卫生安全相关部门,试图以福州为标本,解读城市地沟油治理中的决策盲点与制度困局。
地沟油生产源头少监管
餐厨垃圾是地沟油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若能够将其列入有效监管,将从源头上大大减少地沟油流入餐桌可能。然而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尚未建成餐厨垃圾的统一回收机制,地沟油在源头上就处于完全空白的监管之中。有数据显示,福州在2008年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就达500吨,其中约85%被直接用来喂猪或生产地沟油。
8月20日,《法制日报》记者以准备开一家餐饮店为由,向福州市城管局、鼓楼区城管局以及福州市环卫处等多个部门咨询了应该如何处理餐厨垃圾的问题,大多数部门的回复都是“不归我们管”。
福州市环卫处收废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泔水回收的工作正在筹备中,正在等待审批。在回收制度建立之前,他建议记者暂时跟着周围店铺做,“人家怎么处理你们也怎么处理”。
事实上,福州有两家经环保、工商等部门认可的专门从事地沟油、泔水料回收处理的企业——天泰环保污油处理有限公司和福州雄丰环保公司。
但记者近日致电天泰公司时,公司负责人称已经不回收泔水了,只回收废弃油脂。原因是“地下游击队”、无证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扰乱了市场、抬高了泔水回收价格。
《法制日报》记者随后走访了福州冠亚美食广场多家餐饮店,大多数店铺的泔水都有人专门来回收。记者按照一家餐饮店老板提供的线索,在8月21日下午4点左右,等到了前来回收泔水的车辆。记者仍旧以准备开餐饮店为名,找到泔水回收车负责人,假称希望他们在店铺开业后能到店里来回收泔水,并询问了回收价格。
“有的店只要我们拉走他们就高兴了,泔水质量好的也就一个月给个两三百元。”泔水车负责人姓杨,是福州仓山区一家养猪场的合伙人之一,常年负责收这一片区的泔水。他告诉记者,对于餐饮店老板,泔水大多时候是个累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而对于他们养猪场,“这是最好的东西”。他还透露,目前福州的大多数泔水都被直接运往了养猪场,但也有一些专门收泔水提炼地沟油的,提炼完后再将泔水卖给猪场。
记者随后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一家大型猪场了解到,这家猪场一天需要好几千斤泔水,其中一部分就是从专门收购泔水的作坊买来的。猪场姓林的老板告诉记者,如果派车到店里收,他们要看泔水质量来谈价格,好的泔水有两个特点:米饭多,油多。而与这一说法矛盾的是,他还称,回收的泔水并不能直接用来喂猪,而是要经过高温煮沸,将其中的油捞走,“猪是不能吃那些油的”。
那么,养猪场老板为什么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回收油多的泔水呢?
在记者的追问之下,他坦承,从泔水中捞出来的油有其他用处:除了自家加工的猪饲料需要少量油外,剩余部分他会卖给一些加工油的作坊。
长效机制久“酿”不出
“每年,中国有300万吨地沟油从私人黑作坊流向市民餐桌,而这些油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是黄曲霉素。”今年3月份,一则源自武汉的“地沟油调查”由媒体刊发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当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采取行动,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环节。
7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全国范围内整治地沟油的行动进入一轮高潮。
8月17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地沟油整治和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