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代,各种抵触冲突引发了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其中,重性精力病患者达1600多万,有心理障碍者数量更加宏大。最近,富士康事件让全社会关注到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解决心理问题光靠心理医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干涉机制。从本期开端,本版将陆续推出“关注心理健康”系列报道。
——编者
“80后”员工抗挫折才能低
“一个企业的员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频繁地跳楼自杀,确实裸露了企业转型中的员工心理危机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系主任、心理学教授孙红说。
她分析,从富士康企业本身来看,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企业文化建设器重不够。“在单调的流水线上作业,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再加上高度的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让员工自我感到就是一台工作的机器。”她认为,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以满足“80后”、“90后”年轻员工的心理需求。
逆商过低使新一代年轻工人陷入深深的失望并寻求自杀以摆脱。逆商(Adversity 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或叫挫折商,用以预测人的抗挫折才能。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法,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克服艰苦的才能。从农村到城市的落差、家庭到社会的落差、幻想到现实的落差让这些年轻人无所适从,在企业里也无从宣泄,最终导致接连跳楼事件。
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首席专家、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保福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压力深入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心理与行动。富士康跳楼事件、佛山本田工人罢工等事件直接体现或折射社会冲突的现实压力,不仅对当事者的情感、心理人格造成严重损害和扭曲,而且还对社会大众的心理与行动造成恶劣影响甚至负面引诱。
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北京某医院急诊科化验室的护士小刘,有一次给一名患儿抽血,孩子因害怕大哭,其母亲便开口大骂小刘,此后小刘在工作中郁郁寡欢。在几个月后讲述时,依然泪流不止。
水利系统某单位对职工心理和谐状态专门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33.85%的人认为自己经常处于愁闷情感之中,10.59%的人认为自己经常处于无聊情感当中,7.49%的人认为自己常常处于烦躁情感之中。
李保福说,员工所蒙受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体压力比其他人群更大,从而长期处于疲劳、烦躁、压抑的精力状态中。
养家糊口的压力、工资报酬不合理的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工作繁忙的压力,以及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等等,都属于职业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个人价值观的片面性而产生的自我精力压力等等,属于个体压力。加上社会压力,三种压力既互相差别又紧密接洽,交互作用于企业员工,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首先是心理变更,最突出的是情感、记忆思维方面的变更,焦虑、烦躁、紧张、愁闷、情感低落、悲观扫兴、注意力和记忆力降落,严重者呈现抑郁偏向最后发展成抑郁症,或是逼迫症、焦虑症、胆怯症等。据相干数据统计,国内职场员工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抑郁偏向。
其次是身材变更,可能呈现头痛、高血压、心脏病、肠胃溃疡、失眠、癌症等一系列心身疾病。来自美国相干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人类90%的健康问题与压力状态密切相干。
最后是行动上的变更,表现为吸烟次数增多,喝酒解愁、无端地发性格、不关心子女和家人、工作效率低、离职、缺勤、迟到、旷工、总去卫生间、过食、吸毒、自杀等。
孙红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员工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感受到强盛的压力。一个人自己心坎力量是否足够强盛、社会支撑网络是否良好,是断定一个人逆商高低、会不会呈现心理问题的要害。”
员工心理问题可能影响企业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等严重成果,特别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