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证睡眠。酷暑季节,人体本来就很疲惫,如果晚上睡眠不够,第二天要适当午休。一旦呈现睡眠障碍,要及时调节,必要时可在医生领导下服用少量安息药。否则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情感障碍,导致极端心理问题。
三、尽量减少运动。有专家建议,遇到极端气象,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更不要做激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耗费过多。
四、学会情感转移。遇到不顺心的事,做几分钟“心情放松操”,多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钻牛角尖,少想烦心的事,保持风趣高兴的心情,远离“情感中暑”。
链接
如何进行心理降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研究所 吉祥 刘翔平
气象的变更会转变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影响情感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也必定受此调节。
冬季因气温低,腺体分泌的多巴胺浓度低,所以人们感到缩手缩脚不想动;夏季,体内各器官运动茂盛,多巴胺浓度相对偏高,大家都容易高兴,爱激动、发火。不过现代医学证明,当一个人心里安静时,其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就趋于平缓,也就是俗称“心静自然凉”。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于酷热之时访问得道高僧恒寂禅师,却见禅师在密闭如蒸笼的禅房内安静坐着,并未像常人那样汗如雨下。白居易很受震动,于是作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高温高湿的三伏天是自然现象,无法转变,但我们可以积极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让热天少影响我们的情感。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专心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概念不错——流畅性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在从事某项运动中才能与任务难度匹配,不要做高于才能的事情,也不要接收低于才能的任务,做事得心应手、聚精会神,无关的一点也不想,这时他就处于流畅状态。流畅性心理状态最显要的特点为:聚精会神于当前运动以至于时间意识与自我意识完整消散。所以建议大家在盛夏心烦意燥时,找个最感兴趣、最擅长的事来做,以流畅状态来对付高温。
第二,适当下降过高的请求。气象炎热时做事效率降落是正常的,我们要接纳它,不仅你这样,别人也一样,所以可以适当下降期望值,等气象凉快了,再努力补回来。如果条件容许的话,休假放松一下。
第三,不要经常与心烦做奋斗,遇事往好的方面想。天热情烦,人的自然反应是调节它、压抑它,或有意用一些方法禁止它。其实,没有必要。要记住心烦是暂时的,不去理睬,它一会儿就会消散。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与其奋斗上,就会不断提示自己的烦恼,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行动习惯上有所转变。如少吃肉与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助于减少情感烦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