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居民碘摄入是否过量等问题始终莫衷一是,专家学者呼吁碘盐知情选择权应还给大众,
“食盐碘含量程度要减半了,但除了加碘盐外,市场上是否能同时供给不加碘的食盐呢?”日前,卫生部发布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看法稿,拟将每千克20毫克至每千克60毫克的食盐碘强化量,修正为每千克20毫克至每千克30毫克。对此,一些医学专家和普通市民提出了上述质疑。
“对于平时并不缺碘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海产品摄入量较大的人群,是否仍要‘一刀切’地食用加碘盐呢?”还有的市民如此打比喻,“一家三口中,如果有一个人生病了,难道就要全家人都一起跟着吃药吗?”在不少医学专家看来,如今人们广泛重视营养,可从多种食物中摄取碘元素;更有医生表现,“现在因缺碘而导致疾病的患者并不多,反而是需要限制碘摄入量的病人增多了……”
卫生部相干工作人员回应本报记者 采访时表现,沿海地区的水产品,尚不是膳食碘摄入的重要起源。“虽然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总体程度合适,但仍有必定比例孕妇碘营养不足。”然而,不少专家学者仍纷纷呼吁:碘盐的选择权应当还给大众,!
全民补碘造成“过犹不及”
事实上,自1993年“全民补碘”一直到上世纪末,全国的碘盐含量的规定前后已作了3次调剂。1995年,全国碘营养监测成果发明,由于对碘盐中碘含量未规定上限值,部分地区碘盐的碘含量过高。翌年,国家对碘盐中碘含量实行了不得超过每千克60毫克的上限值规定;1997年,全国碘营养监测成果显示,由于呈现向重点人群滥补碘的错误,导致儿童尿碘程度大幅度升高,卫生部遂采用政府行动,改正了向重点人群滥补碘的错误。
1999年的全国碘营养监测成果表明,儿童尿碘程度偏高,这是由于碘盐中碘含量过高所致。经论证,根据研究成果,建议调剂碘盐中的碘含量,并提出把尿碘程度降至300g/L以下是可接收的碘营养程度。翌年,我国政府将生产环节的碘含量出厂不低于每千克40毫克,下调为平均每千克35毫克。容许变异范畴为标准值高低浮动每千克15毫克……
但此后,部分地区居民、特别是沿海地区居民是否存在碘摄入过量等问题,无论在学者还是大众,层面都争辩不断。由此,对于食盐加碘策略是否应当在所有地区“一刀切”,也始终莫衷一是。
国民食盐碘含量总体偏高
从此次发布的《食用盐碘含量》征求看法稿中可看到,目前国民食盐中碘含量偏高。尽管全国程度处于可接收程度,但约5个省处在过量程度,16个省处在大于合适量程度,食盐中碘含量有下调余地。
“不同地区饮食结构不同,具体情况迥异。即使雷同县城的不同镇,碘摄入量程度都可能有较大差别!”北京清华医院总履行长王志华教授表现,从政策管理角度而言,有必要施行“多中心决策管理”——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实行计划。一如此次卫生部征求看法稿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人群实际碘营养程度,选定合适本地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程度。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容许范畴,为碘含量平均程度±30%……“但是,能否再多一种不加碘的选择呢?”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一并还给大众,呢?”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中秋告诉记者,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般会为花费者供给两种食盐,即加碘盐和非加碘盐。有些处所还为市民筹备有详细的食用指南,供人们自由选择加碘盐或非加碘盐食用……
在姚中秋看来,“一刀切”确实能满足一部分人群的补碘需求,更可有效预防诸如“大脖子病”,但却给另一部分人群带来了副作用。“所以,如果能把碘缺乏、碘过量两者的弊病及时告诉老百姓,同时把选择食用加碘盐、抑或非加碘盐的权利,交还到大众,自己手中,而不是像目前那样只供给加碘盐,非加碘盐‘一袋难求’,也许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王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