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昨日的《体制应鼓励更多的刘安平站出来》一文,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深有感想。在国外,很多从业者都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积极参与到改革中去。在中国却很少有医务人员愿意站出来谈自己的真实见解,这确实是一个令国人感到为难的现象。刘安平医生能够勇敢站出来,道出今天医疗界的混乱与道德沦丧,对现今我国医疗体制的弊病进行真实的表达,确实值得赞美与学习。如何能有更多像刘安平一样站出来说话的医生?如何为专业人士发明畅所欲言的环境,如何规范医生的行动与任务,乃至于如何保障医患双方的基础权利,确实是政府部门应当考虑的问题。
说实话,当前医疗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其实不是什么新问题,也不是特别问题,而是一个带有广泛体制特点的老问题,只不过医疗由于其关乎千家万户的广泛性而引起了更多关注。不幸的是,这种关注让我们医务人员肩负了太多医疗范畴之外的压力。然而,医生也是人,也有作为一个人需要的生存环境、精力环境,但是现行的医疗体制让医生处在多重压力之下,焦虑感日渐上升。
让医生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乏像刘安平这样能够看透体制弊病的医生,只不过这些专业人士深谙职场规矩,在诸多的压力之下谨小慎微。这也正常。可是,医生的天职是救逝世扶伤,他们面对身材疾病可以手到病除,面对“体制疾病”却三缄其口,两相对照,他们必定会产生焦虑感。
如果一个制度让患者焦虑,让医生也焦虑,那必定需要“动手术”。看身材病和看体制病,说穿了其实是一个道理。(刘琪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