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五常大米行天下,天下大米乱五常”,这句顺口溜早已风行于业内,但五常米农今年逼真地感受到了“假米之乱”。
五常市长姚志波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话语中流露出他心坎的苦楚。他说,这次假冒事件是一场关乎五常经济发展、社会稳固的大事件,“此次之‘乱’对于五常来说是一场‘公共危机事件’。”
编者按
7月中旬,在距离哈尔滨135公里的五常市,呈现了新米上市之前难得一见的热烈景象。然而,这次五常迎来的不是天下粮商,而是全国的媒体。毕竟是什么原因将各地媒体吸引到这个北国小城?这还要从近日震惊全国的“假冒五常大米事件”说起。
7月12日,陕西西安大范围制售假冒五常大米事件被媒体曝光,给五常的稻米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此次事件源自陕西,却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五常市、甚至是黑龙江的米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五常大米的问题实际上是品牌保护意识和市场监管的问题,米企乃至米农的单打独斗敷衍不了来自市场的多个方面的冲击。尽管五常大米的品牌价值早已凸显,但散沙一样的米企还有不抱团儿的农户却没有才能实行进一步的市场开发、保护和干涉,导致在遭遇假冒产品侵害时,蒙受宏大丧失却一时无力扭转局面,造成了市场的沦陷。产品的优势永远也不会主动形成市场优势,集约化、范围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面对市场困境,五常大米产业将何去何从?当地政府又将如何重整这个支柱产业?本报即日起推出五常大米事件系列报道,向读者全方位展现五常大米产业,以及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五常低档大米遭遇假冒
“卖得最好的市场,往往却是造假最严重的市场。”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总经理孟宪成显得很无奈。这次的“假冒五常大米事件”曝光之后,在陕西的西安一次就查封了16家涉嫌造假的米企。
“为啥这么多?就是因为这里是国内著名的粮食集散地。”孟宪成说。西安市兴工西路3号的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年交易量40多万吨,其中大米的交易量占到了80%以上。
在国内的另一个中心城市,孟宪成曾经带人进行过暗访。这座城市有五家大型的粮食批发市场,每家市场内都会有数量不等的五常大米造假作坊。
“这些小作坊都是前店后厂,五常大米的包装袋就摆在地上摞得老高。客商来了,想要‘五常大米’就拿‘五常大米’的包装袋,想要‘稻花香’就选‘稻花香’的包装袋,然后到后面去混装。不光米是假的,袋子还可以随便印,都是明目张胆地干!”孟宪成说,真假米混装的比例通常连1:3都不到。以现在国内最为著名的五常“稻花香”为例,自从有了假五常米之后,它就有了一个新名字叫“调料米”,可见其用料之“省”。由此还产生了一个新的米种,被称为“协调米”。
“被‘协调的’有湖北米、汉中米、江苏米等。”孟宪成说,普通用的五常“稻花香”米大约在每公斤10元左右,而这些南方米很少有超过4元的。“协调之后4块多一公斤,打着‘稻花香’的名头卖,却比我们真的‘稻花香’便宜得多。”
“假冒五常大米由来已久,只不过历次造假都没有这次轰动而已。”一位业内人士断言: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有一半是假的!被假冒的往往都是五常大米中低档的产品。
假五常大米已形成产地化
“造假已形成产地化和区域化,你现在要多少钱的假五常大米,我就可以告诉你到哪儿去买,这种米的主料是什么米。换句话说,假五常大米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价格区间,某种米只有在某个特定处所才干买到。”黑龙江省粮食局一位不愿流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
受到成本的限制,不通过调运,在当地直接选料加工,再供给当地的市场是最幻想的,这样又形成了五常大米造假的区域化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沿海某水稻产地。“这种米通常被人们以地名命名,被称为‘××米’,因其距离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大城市都很近,而有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在2004年之前,××米因口感一般而滞销,再加上周边大城市多,农民外出打工方便,种水稻的积极性并不高。但是2004年之后,五常大米迅速在国内崛起,××米因为外形上与五常大米极为类似,所以被粮贩子选中,成为掺制“协调米”的原料米,如今这种米在粮食市场中也很畅销,而且大有供不应求的架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