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琳琅满目标食品货架上,儿童的、孕妇的、男人的、女人的食品五花八门,但唯独针对老人的食品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多以麦片、核桃粉、芝麻糊等糊粉类呈现,很多并不符合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比如有些中老年麦片确实细碎易于消化,却添加了大批的糖;中老年点心油盐严重超标,会带来诸多隐患;有些食品甚至抓住老人长寿心切的需求,打着保健品的幌子,以上百倍的价格卖给老人……就连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同一教授都不禁感叹: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拥有1.67亿老年群体的国家,却难买到真正意义上的老年食品!
很多老人为买吃的“犯愁”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共有60岁以上老人1.67亿,占人口总数的12.5%;其中65岁以上老人1.13亿,占人口总数的8.5%。 (上接初版)但这个宏大的群体该吃啥,聪慧的商家似乎关心肠不太够。
近日,记者访问了北京市8家大型超市发明,儿童、孕妇产品都有专门的货架,老年食品却散落在各个角落。 除了老人奶粉和老人麦片两大类外,部分超市还售卖营养羹、核桃粉等。这些食品多以“补钙”、“补铁”、“健骨”等作为卖点,但购置的人并不多。还有一些无糖食品,比如饼干、面包等,也把目标锁定在老年客户。
据有关方面估算,我国老年群体每年的花费潜力达到3000亿元以上,其中老年食品每年至少1000亿元。如此宏大的市场需求,换来的却是老人们对老年食品“种类太少太单一”的抱怨。
调查中,一对老年夫妇对记者抱怨,现在市面上老年食品种类太少了,都是奶粉、豆奶粉这样的冲调产品。“如果想吃这些,在家煮粥就行了。我们来超市就是想买点好消化的零食,比如不那么硬的牛肉干,少加糖的话梅,可几乎找不到。”75岁的李奶奶牙口不好,很多东西都吃不了,所以总担心营养不够。儿女孝敬的不是药片就是口服液,每天吃又怕出问题。她说:“如果有专门给老人设计的主食、配菜就好了,毕竟天然食品吃起来放心。”还有一些老人感到老年食品多是“噱头”,“加点铁、加点钙就说是老年食品,比普通食品贵好多,到底加了啥谁也不知道。”
品种单一问题不少
中国老年学学会研究员谢峰介绍,由于老年花费群体不断扩大,所以,当今食品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器重研究开发老年食品。一般认为,老年食品需要达到以下三个标准:供给所需营养、符合老人口味、有助调节生理机能。蔡同一对记者说:“目前我国老人食品市场非常混乱,国家没有制定相干标准,对老年食品也没有明白的定义。”而据记者调查,我国老年食品最突出的问题是品种单一,90%以上的老年食品都是冲调、糊粉类的食品,此外还有少量的老人面包、饼干和老人蜂蜜,但这些食品从配方、口味等方面都未必合适老人。
就糊粉类食品来说,第一,这类食品升高血糖速度比完整食品快,不合适有糖尿病或血糖异常的老人。第二,有些糊粉类食品脂肪含量很高,比如坚果、芝麻、黄豆粉/糊,同时其中植酸、嘌呤含量也高,肾结石和痛风患者应严格把持数量;第三,有些“无糖麦片”打着“无糖”的幌子,里面虽然没有白糖,却参加了麦芽糖和麦芽糊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副教授说:“这些成分虽然不叫糖,但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白糖更快。”第四,广泛添加反式脂肪酸。为了增加产品的香味和润滑的口感,“植脂末”在冲调类产品中大行其道。记者在“核桃粉”、“枸杞红枣羹”、“豆奶粉”等产品包装上都看到含有植脂末。范志红说,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们患血汗管疾病的风险,常吃对老年人迫害很大。第五,糊类食品可以直接“吞咽”反倒加速老人咀嚼功效的退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