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础药物,500元内“免费”,自8月1日起,该医改政策在厦门38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通用;新政旨在领导更多市民“看小病不出社区”,分流大医院的压力。但是记者调查发明,一周多来,岛内外的社区医院的门诊量仅有1—2成的回升。而就是这样的回升,一些业内人士也对远景表现担心:一是在500元“免费”药物刷完之后,病人可能又会“回流”向大医院;二是束缚此新政的“瓶颈”不少,诸如社区医院可以“免费”的医药品种不多,此举或将更多的病人从社区医院“推向”大医院,从而“拉低”社区医院的门诊量。
那么,要真正进步社区医院门诊量我们要做的还有哪些?社区医院吸引力不大的原因还有哪些?近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调查
超半数受访者看病还选大医院
昨日,本报记者联合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厦门持有医保卡的市民展开了随机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385份。
调查数据显示,在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市民中,高达75%的市民表现 “非常满意”或“较满意”。不过,与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市民高满意度不太一致的是,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表现即便是看点小病也会选择公立大医院。
岛内一大医院分管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相干部门、医院已为市民到社区医院就诊供给了许多政策利好和方便,但很多市民对此还不是很懂得;此次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位负责人的断定。
数据显示,对社区优惠政策有所懂得的,仅占受调查者的11.17%,并且,懂得得最多的就是 “免收挂号费,检查、检验、治疗费用履行一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而对于到社区就诊的其它便捷,如在有效期内到社区医院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免挂号费、预约专家门诊、预约住院等优惠待遇,绝大部分人并不懂得。
而对于新出台的买基础药物500元内 “免费”的政策,受调查者中仅有7.27%的人懂得,可见相干政策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区医院到底有哪些不足?
从调查数据分析,不难发明,愿意选择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市民,重要是因为“患者少、排队时间短、省时间”而选择社区医院。而有22.37%的受调查者表现,会服从“大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社区医院”的就诊原则。
那么,市民认为,和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到底有哪些不足?调查显示,四成多受调查者认为社区医院 “专家太少”,担心一般的医生看不好病;约三成受调查者认为“医疗设备一般”,一些检查项目不能一次性做完,周转几趟会很麻烦;另外两成多的受调查者认为 “药物不够齐全”,开药取药会比较费周折。另外,也有小部分被访者质疑社区医院的办事效率;当然,也有一些被访者心里“本能地排挤”社区医院。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厦门第一医院管辖的8个社区医院门诊量共计5万多人次,同比去年下跌了25%—30%,其中最高的为中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11600余人次,而最低的一个社区医院由于路段较为偏僻,病人去得也不多,门诊量仅为2400多人次。
就此,岛内某大医院一分管社区医院的人士对此表现担心:上述市民反应的几个“不足”,倘若未能妥当解决,今后,要进步社区医院门诊量还是“蛮难”的;而对社区医院来说,门诊量的多少,几乎就决定了它的生存或发展空间。
担心
药品品种减少给市民带来不便
500元“免费”政策出台后,记者懂得到,这一周来,岛内外的社区医院的门诊量大部分都有1—2成的回升,不少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对这一政策表现看好,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在500元 “免费”药物刷完之后,病人可能又会“回流”到大医院。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早在2008年,就有1000多种药品履行了零差价。而今年元旦履行《国家基础用药目录》后,即全省与国家政策“同步”,厦门基层医院列入医保报销基础目录的药品变成了455种,数量比以前反倒减少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