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丹霞为何无缘“世界遗产”?
近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族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遗憾的是,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缺席此次申遗名单,最终与世遗无缘。
2009年9月8日傍晚,人们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参观游览。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材料图)张掖退出“申遗”行列
对于张掖丹霞地貌,许多人并不陌生。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中那一望无尽的红色山脉,就是张掖丹霞地貌。
据懂得,中国丹霞地貌总数达790处,集中散布在东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干旱区的26个省区。其中,张掖丹霞地貌面积达536平方公里以上,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范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此次申遗成功的六大丹霞地貌皆在南方湿润区,唯独西北丹霞地貌缺席。
中国丹霞地貌的申遗之路,可以上溯到1993年。当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长彭华首次提议广东韶关的丹霞山申遗。
2006年7月,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在甘肃张掖召开,湖南崀山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建议。研究会通过了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牵头联合申报“中国丹霞”地貌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倡议书。
在前期的申遗筹备工作中,张掖丹霞地貌一直在申遗专家的考虑之列。
2006年12月,“‘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究会”召开,会议决定,将以“中国丹霞”地貌的名义,整合国内具有申报条件的丹霞地貌区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007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召开,与会专家提出,中国丹霞地貌范围宏大、类型多样、差别明显,筛选名单要慎重、要突出特点、更要考虑为以后的进一步工作发明条件,建议中国三大丹霞地貌集中区以不同的方法申报。
张掖市旅游局在接收媒体采访时也表现,2007年初,建设部给张掖市发函,将张掖丹霞地貌列入申遗行列,甘肃省政府也批准张掖丹霞地貌申遗。
但就在申遗项目启动之时,张掖市认为张掖丹霞地貌申遗条件还不成熟,决定退出“中国丹霞”申遗行列。
缺席背后的难题
据懂得,2007年初,“中国丹霞”申遗启动之时,张掖丹霞景区几乎还没有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管委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张掖才不得不“忍痛割爱”地决定退出申遗行列。
张掖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市里不让报道这一事件,没有什么可说的。”
据此间观察人士分析,张掖缺席“申遗”更多的是受制于财力不足。据媒体披露,湖南莨山得到3.3亿元的拨款支撑承诺,广东丹霞山上报资金支撑1.4亿元。如此宏大的投入或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而言是个现实难题。
当地旅游部门的说法是,申遗成功的6处丹霞地貌由于开发和保护利用较早,各种申遗条件均已具备。“而张掖丹霞地貌虽然形成年代较早,但当地对于丹霞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开发比较晚。”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院长在接收《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现,“错失这次机会,张掖丹霞地貌失去了一次成范围开发保护的机会,失去了先发优势,限制了应有的资源潜力的开发。”
言语中颇多遗憾的把多勋向记者回想起两年前在张掖召开的丹霞景区计划会议。提及那次会议,作为评审委员的把多勋依然有些赌气:“那次计划做得极其不负义务,计划是由国内最高级别的科研机构做的,却只派了一个人,一个甘肃籍的博士生,当时我们都看法很大,最后经过多次修正,才勉强通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