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济宁新闻网讯 10月27日,山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齐国故都淄博落下了帷幕。运动会期间,残疾人运动员快乐参与,佳绩频传,精彩纷呈;赛场内外,洋溢着激情与斗志,奉献和友爱,充分体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主题。
本届省残运会共设18个比赛大项、567个小项,来自全省的18支代表队、1500名运动员参赛,参会总人数达3400多人,是历届残运会设置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我市体育代表团共有141名运动员,参加了14个大项、148个小项比赛,也创造了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的历史之最。全体运动健儿奋勇争先,顽强拼搏,以693分的总分和79块奖牌获得本届省残运会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是我市代表队参加历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以来取得的最好战绩。
领导关心让残疾人运动员倍感温暖
四年一届的全省残疾人运动会是对各市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因此它倾注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成为许多身残志坚的儿女们实现心中梦想的重要舞台。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市政府专门研究了我市组团参加山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及经费落实等事项。分管残联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多次听取市残联的专题汇报,并对运动员选拔和训练作了安排。侯端敏在百忙之中亲自挂帅,担任济宁市代表团团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莫成伟和市残联理事长闫呈稳、市体育局局长李振华任副团长。
集训期间,侯端敏、闫呈稳等在国庆、中秋节前夕,专程看望慰问各训练点运动员和教练员,并送去慰问品。出征淄博前,我市又专门在市黄淮宾馆为运动员举行了出征仪式,参赛队员们备受鼓舞,个个摩拳擦掌,精神振奋。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期望,以最好的竞技状态,发挥技战术水平,尽全力为我市夺取更大的荣誉。
运动员选拔是让残疾人朋友走近梦想的第一步
为了选拔新人,我市举办了第二届残运会。同时,市残联、市体育局的同志们不辞辛苦,深入到12个县市区对适合体育运动的残疾人进行初选、复选。除参加了前几届全省残运会的老队员外,各县区还发现了一大批有潜力的年轻优秀队员。
轮椅篮球是我市第一次组队参赛,挑选队员可谓历尽艰辛。市残联文宣部主任孟凡利最了解个中滋味,谈起挑选队员的过程,孟凡利如数家珍。他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苏红其家住汶上农村,虽已30岁了,但是她适合打轮椅篮球。然而她的八岁的儿子和在外地打工的丈夫让她难以离开这个家一步,尤其她的丈夫打电话告诉她:“只要参加运动会,结果就两个字‘离婚’!”孟凡利和同事们多次到她家苦口婆心做工作,终于打动了苏红其的婆婆。婆婆对孟凡利说:“你们把红其带走吧,孙子我来带,儿子那边我顶着,出了问题我负责!”最终苏红其硬是在丈夫不知道的情况下参加了训练。虽然这次省运会轮篮女队没有进入名次,但只有苏红其投进了全队唯一的一个球。
今年26岁的刘玉梅,已经历多次国际、全国和全省大型比赛的历练,成绩稳定,夺牌无数,(下转A4版)
(上接A1版)面对其他市队的重金诱惑,她不为所动,依然代表家乡队参赛,结果轻取3金,为家乡争得了荣誉。此次省运会后她立即赶赴南京进行新的集训,备战在广州举行的亚残会。
经过反复筛选,来自12个县市区和市盲校的100多名运动员分别在市体校、邹城兖矿游泳馆、泗水县职业学校、金乡县职业学校等四个训练点开始了田径、游泳、脑瘫足球、聋人男女篮球等项目的集中训练。
集训正值炎炎夏日,气温不断飙升。高温没有吓到一个个优秀的追梦人,他们从各地汇集而来,开始了一场为荣誉而战的紧张准备。由于这些残疾人运动员身体残缺,在短时间内接受高强度训练,许多运动员都挂彩受伤,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并在伤势没有痊愈的情况下继续投入训练。
教练和服务让残疾人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
为不影响运动员学习、工作和训练,市残联的负责同志多次与这些运动员的单位进行协调、沟通,排除一切干扰,解决后顾之忧,使残疾人运动员全心投入到训练中。
为保证训练效果,市残联、市体育局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为每个训练项目和训练地点配备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协调解决训练、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各个项目的教练员、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恪尽职守,负责分散在5个训练点100名多运动员的训练和管理工作。
对很多工作人员来说,第一次接受残疾人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专业训练。为了方便交流和照顾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但他们与运动员同吃、同住、同训。残疾人运动员超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给大家以极大的心灵震撼,他们不约而同地成为残疾人运动员训练的得力帮手,并友善地照顾起这些残疾人朋友的生活起居。
射箭教练岳东升放弃国庆假期,仍然带领运动员继续训练。在训练场上,教练员们认真负责,精心指导,努力提高训练成绩;在生活上,关心、爱护运动员,成为运动员的良师益友;在赛场上不辞辛苦为每个参赛运动员做好各项准备,及时为运动员进行心理和身体调整。
比赛场地成为展示绚丽人生的大舞台
在这次残运会上,我市代表队只参加了18个大项中的14个大项,567个小项目中的148个项目。另外,还有一些项目诸如男、女轮椅篮球,脑瘫足球、盲人足球等,都是我市初次组队参加。尽管如此,我市队员还是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挑战极限,争金夺银,表现突出,真正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为济宁增了光添了彩,让济宁市残疾人体育运动获得了“双丰收”。
优势项目确保金牌不失。射箭运动员孔祥振一人就夺得4枚金牌,印敏敏夺得三金一银;刘玉梅包揽“三铁”三块金牌,高峰在田径中独得3枚金牌……
弱势项目逐渐“硬”起来。脑瘫足球是我市第一次组队参赛,在教练的悉心培养下,大家进步很快。但在小组赛中遇到了被称为“小国家队”的青岛队、东道主淄博队、新锐劲旅临沂队,其他市称这个组为“死亡之组”。市残联理事长闫呈稳、济宁代表团总领队曹爱勋听说后,专程前来看望慰问大家,给他们加油鼓劲。比赛场上,运动员们不畏强手,团结一致,在教练的指挥下,最终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聋篮男队、女队、盲人门球、中国象棋等项目虽然没有夺金,但是比赛成绩与往届均有较大突破。
轻伤不下火线。脑瘫运动员苗臣由于跑动过多,造成腿部抽筋,马灿标头部被对方队员撞出血,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他们仍然坚持比赛。轮篮男、女队的队员们在比赛中经常被撞得人仰马翻,每个队员多少都挂了彩,但他们从不叫一声苦,表现出了运动员优秀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精神,令在场的观众和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有的队员虽然没拿到奖牌,但他们仍然向社会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同时,队员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和团队荣誉。
永不熄灭的残运圣火
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反映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市残疾人事业关心、支持。本届全省残运会上我市广大残疾人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精神,教练员、工作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
在山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已经从副省长李兆前手中接过了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会旗,这标志着省第九届残运会进入了“济宁时间”。“相约孔孟之乡,共享精彩残运”的红色大幅标语呈现在现场上空,向全省人民发出了热情邀请。
四年后,山东省第九届残运会将会在孔孟之乡重新点燃。相信那时的圣火将会更加炫目,它将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也会照亮所有充满爱心的人们。X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