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城,几天前,街上节日气氛就十分浓厚了,到处是箬叶包裹着的粽子在叫卖,花样与形状各异,比之以前的端午粽子,有了更多的样式和口味。各大商场也纷纷看准了这个行情,超市里的粽子,半月前就摆上了货架,看得人直流口水。
一个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为我们每年这一天的固定习俗提供了一套统一食谱,我想,屈原地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了吧。
端午习俗,在华夏大地上,由于地域和习惯不同,各地有不同的纪念形式。前几天看到汪曾祺一篇《端午的鸭蛋》,里面说到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吃粽子,有些地方还会有赛龙舟。而他的故乡高邮,是以吃双黄的咸鸭蛋为要的,小孩子还挑选好看的鸭蛋缀在胸前作饰物,据说这是有据可查的,清代袁枚袁子才就专门为此撰文记叙过。
我的家乡,这个四川之北偏北的僻远小城。乡野俗鄙,文风不尚,却也知道这端午。每年在这一天,家家是必要擀糍粑,蒸包子,吃粽子的。民以食为天,总之,人们是以吃的丰盛纪念着屈原。而且,光是过初五还不够,在五月十五这天,还要过一个大端午。干儿女婿必要早早带上在自家做好的包子粽子到准岳父或老丈人家里去团聚,岳父家也势必会拿出好酒好菜,一家人乐乐和和的吃顿丰盛的午饭。五月是忙月,可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停下手头的活计,快快乐乐过这大小端午节。
我的父亲是农民,识字不多,可就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那个端午,父亲给我讲了那个叫屈原的人,也由此知道他抱石而死的江叫汨罗江。人们会在每年这一天将粽子投入江里,是希望水里鱼儿吃饱了粽子,就不会再去糟蹋屈原大夫的尸骸了。据说,这一天赛龙舟大会,也是籍此而来。
可见,端午习俗是深入人心的,如我父辈的田夫野老,也能说出些名目来。
但今年端午,过得实在不是滋味。因为我知道,它已经从去年开始,成了一个洋节日。
端午已被韩国申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并被顺利批准,这已是不争事实,可我们并不感到惋惜,甚至还有人幸灾乐祸。报纸上不是报道有的地方明令禁止在端午节这天划龙舟吗?就在今年端午,就是今天,QQ群里说有个地方的执法人员还粗暴地阻止民间团体举行的龙舟大赛,并嚣张地捣毁龙舟,其粗暴行为及手段之张狂,简直令人发指。
网上就有人说了,这只是怪我们国力不如人家。果真是这样吗?我看不尽然,据说韩国申报端午自然遗产保护时,我们国家也曾提出过抗议,可遗产委员会的成员到中韩两国考察后得出结论:在韩国,端午是一个重大节日,举国上下,万民同庆。很多单位还会放假一天,政府官员也会频频出现在各类端午庆祝仪式上,真是举国熙熙,皆为端午。
再看看我们中国,端午早已退守于民间,或者干脆说只是在农村了,我们只有在乡下,才会看到有人在象模象样过端午。而过端午,也仅仅是吃上一顿团圆饭。谁还记得端午?新浪网上不是也说了,民间组织的龙舟竞赛,连龙船都被执法人员捣毁了么?
仔细想想,我们的节日也真是够多了: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我们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过这些洋洋的节日,你一个老气的端午,过不过,有什么要紧!
也难怪,韩国会这么容易申报成功,因为我们早就放弃了嘛。
又据说,许多中国节日在外国人眼里很是吃香。听说在日本,祭孔是很盛大的节日,是不是这样,我不确知。而在中国,有多少人了解孔子,更遑论纪念他了。还是日本,在青少年中有一份调查显示,在十位影响人生的伟大人物中,孔子榜上有名。由此推之,说不定哪天,祭孔仪式也被人家申报了去。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于是纷纷在我们的漠视中,成为洋节日。
有网友说,为什么端午成为洋节日,其实很正常啊。屈原不就做了几天太子的老师吗,就居功自傲要干涉朝政,简直是不自量力!干涉不成功就自杀威胁领导,简直就是胡闹!有明文规定,上访者是不允许自残或自杀的,这种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做法,应该受到严厉的批判!他于国家有什么功劳?不就写了个《离骚》吗,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离骚》有什么用,再说了,得过奖吗?现在得个茅盾文学奖,在评职晋级时,才加三分,而一个中层领导职位,可以加十分。话又说回来,他那劳什子《离骚》,充其量是民间乐道的文字,而民间的评判,从来就是不算数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