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与自然不然。自然是众多的类的聚集各自遵守各自的发展规律。这并不是指山川河流,太阳月亮。要想转变他,以人类短时间的且单个类的力量那是不可能。人定胜天的思想只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的一面,但人不是宇宙的主宰者。自然不然是指万物遵守宇宙的广泛规律,不是无序的运行。
道家的有在我认为只是阶段的有限里的规定性。是一种具体的内涵。当然表现在外在的具体是有身材有成绩有事业等。道家的无(我们不去讨论最初的那个无的概念),就是无穷。是对限有的否定。注意这个否定不是完整的,是一种扬弃。正如一个婴儿要去跳一跳去摘高达3米的果子。摘不到就是对婴儿身高的现有的否定,这个否定不是要将目前的婴儿的身高基础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他现有的基础要达成现有目标的否定,婴儿在这种否定性中如果能够多吃点饭,逐渐长大,锤炼身材长到有1.5左右,那么那个3米的有限就变成他的无穷。超出有限就进入新的有限,这个过程就是无穷的接近和有限的突破。所谓循序渐进的哲学意义就在于此。
活在有与无活在你的目前的基础,不断的超出你的现在,过程无穷进展。社会发展同样遵守这个有限和无穷的阶段性发展的原理。社会作为个体的类,对个人的发展就有广泛的牵引力和制约性。当社会发展的内在和外在产生分别的时候,社会内部的辩证否定过程就激烈的展开,社会抵触明显。道家的无的意义更多的是关于这个阶段的思辨。情势上她更强调这个阶段的隐忍和力量的保存。当社会发展处于激烈的抵触阶段,社会发展的方向没有确立之前,就必需要静观其变。历史从长远来看是合理的,是正确的,是真理,但是就每一个阶段而言,并不是都是真理。众多的人的选择从情势上看是合理的,但是从内涵上讲不见得每次都是走的人类发展的最佳道路。对错是长期的评判,是滞后的认定。而短期的大众意志是个体生存必须遵守的前提条件。所谓的保持真理就必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将真理保持外化成现实,如此,伟人就产生。反之,逆大众意志而行,力量微弱短期就必将被泯灭。力量不足以保持和实现真理只能说保持个人的幻想。保持个人的幻想的方法在大众意志无法接收的时候生存下来等候外部世界的转变的方法就只有两种--要么隐于市,要么隐于林。
而我认为在事物处于抵触的扬弃的激烈阶段,自己也要对自己扬弃。世界的发展不是无序的,是有逻辑的,这个时候要主动参与对现实现象的反思,对自己的发展予以反思,进步自己的素质,率先突破自己的有限,预测外部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旦外部环境的方向确立,积极的去面的新的趋势,并实现新的幻想。短期的对不对是大众说了算,更短期的对不对是统治者说了算,长期的对不对是现实说了算,更长期的对不对是历史说了算。有限的阶段做有限的事情。虚无的跨越就如同婴儿摘果。
活在有与无,乐在智慧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