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本来一种很健康的社会现象,曾几何时,让人感到发霉了,变味了。谓予不信?有事实为证:
A承包一采石场,不久前,到某大建筑单位推销石料,无奈该单位负责人铁面板起,头摇得如拨郎鼓状。一天,A去其府上造访,适逢夫妇二人火并,盛气之下,竟然将锅碗飘盆摔得稀烂。A到时,二人火气已消,正懊悔不止。A见状,二话没说,返身飞也似直奔商店,把全套高级餐具买下一套,即刻送到府上(A当然没有忘了往锅盖下塞一叠伟人像),而后悄然退出。三天之后,果有佳音捎来:有货尽管送!A喜不自胜,讲,此全赖“公关”之力也;又言:“公关”之妙,在于攻心。言罢又嘱:“此乃经验,屡试不爽,勿与外人传!”余听毕,忧之叹之,如此“公关”,不亦谬乎?
此种例子,何止一个。如今,“公关”本意已成“攻官”;“公关”对象也由“社会公众”集中于“权力个体”,其战术也有如玩魔方。君不见,有借迎送之机一饭千金者,有在麻坛上将大把钞票“输”给对方者,有以各种名义赠送巨额礼品者,更有以温声软语美目流盼摇人心志者……送者送得合情合理,收者收得心地坦然。其所以然者,只因双方都有一件时髦的外衣作保护,毫无后顾之忧。只是“攻”的结果,那被“攻”的一方主张全没了,一切是非界限都被攻掉了,而“攻”的一方则更加肆无忌惮了。
鉴此,有必要提醒那些有可能被人暗暗列为“攻”的目标的“官”们,把好你的“关”,小心你的双手,在不觉中被人笑咪咪地握住被他的手章替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