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略引小说的开篇,让大家看看小说的语言到底跟吴重阳教授的“几乎没有差别”到底有多少差别!小说开篇写道:“庚子以前,北京城的现象,除了黑暗,就是固执;除了腐败,就是蛮横。千奇百怪,称得起什么德性的都有。诚实角儿,是甘受其苦。能抓钱的道儿,反正没有光明正大的事情”。这就可见,其白话文程度的一斑了,然而,啥叫“几乎没有差别”我始终不能解惑,哀哉!
在此,我有个疑问,我们都知道,松友梅的《小额》发表于1908年,而且用纯纯的白话文写作,然而,我们的吴教授却牵强附会的说,几乎跟白话文没有差别,这不只是为何?松友梅的《小额》在语言方面的白化程度比鲁迅的《狂人日记》有甚之而不为!但在时间上比鲁迅的《狂人日记》却整整早了十几年。从语言的白化程度这一点上讲,我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真正的第一部白话小说当是松友梅的《小额》。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感到,在这一方面,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的“几乎没有差别”,其实就是最大的差别所在!
在看似简略的,没有差别的事物之间,反而往往会有最大的差别。我在想,这个小小的“几乎没有差别”,不是一个很简略的问题,而是一个学术上是否严谨的问题!
就让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几乎没有差别”去吧,改正这现实中存在的“几乎没有差别”还需我们的青年一代,我们再不要做所谓“几乎没有差别”的学问了!我们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进取,这样我们中国的文化才会发扬光大!那些“几乎没有差别”者所谓的“没有差别”,也许是他们这些教授们在认识上没有差别吧!
说到此,我对“几乎没有差别”的论点是,“几乎没有差别”,其实就是最大的差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