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它的“奇偶”精神。这一精神包括阴阳观、五行说、八卦说等。受奇偶精神影响较大的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有中医学。这一精神的离合关系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孔子“中庸”说,宋敦儒“一分为二”说,是“奇偶”精神的代表学说。
四,是它的“会通”精神。所谓会通就是指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意思,这种精神就是会通精神。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文化领域就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现象,各学派间彼此攻击辩论又相互吸收共同发展,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交流会通。
中国传统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它同时也长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我们以外来的佛学来沟通玄学与佛理,而印度佛学也被我们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在清末时打起学习西方文化融会西方文化的旗号来希求强国富民;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又一次经历了开放性的大洗礼,中、西文化在碰撞中力求贯通。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会通”精神的体现。
当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可说的还有很多,在此,笔者仅贡献自己的四点拙见。作为一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笔者难免言词尖锐,思想稚嫩,但敢于直言不讳,直抒己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因而自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