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锅碗瓢盆交响曲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时间的巨手销蚀了豪情,磨平了记忆,钝化了感到的时候。底本使人心旌摇荡的如今却叫人无动于衷,底本让人刻骨铭心的现在却令人麻痹不仁。连那最让人难以忘记的一个个美好的瞬间,都变得含混淡薄了。
是的,时间转变了世界,时间也转变了我们的感到!不是因为与众不同才爱上他吗?怎么越看越感到这人不过尔尔;不是因为风采翩翩才倾心于他吗?怎么越瞧越感到这人浑身高低虚头巴脑?不是因为她气质典雅、身材出众才非她莫娶吗?怎么婚后不到一年这个人就形容猥琐、俗不可耐?不是因为她温柔仁慈、不慕钱财才对她感念不已,认为今生终于找到了幻想中的爱人吗?怎么孩子一出生这个人就变得锱铢必较、琐屑较量呢?底本心仪的东西似乎都走向了反面,一时间,他们迷茫了,有一种被生活也被对方欺骗了的感到,于是,没来由地便心生怨气,“痛”与“痒”也就成了必定。
婚姻就是这样,“围城”里每天都在产生着有形或无形的战斗,情感的宣泄、情感的出轨已不足为奇,争吵、分别、对抗就像家常便饭,说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琐事,说多了徒惹他人笑话。然而,身处围成的人却都在婚姻的粗俗与琐屑中经受着考验。一些“新潮”男女难以忍耐此中寂寞的磨难,叹息一声:“怎么会这样呀”?便互道“拜拜”,从此天各一方,独自潇洒去了,趁着年轻还有资本,他们可以毫不吝惜地耗费自己,待到人老珠黄,也就心平气和了,认可了“生活的平庸”。比之先辈,他们洒脱快活从不委屈自己,在频繁的摸索与转换间尽情地享受着,但他们也很难深入地领会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自然也无法在深层次上感受生活的盼望与美好。与他们一同笑过的人,他们很快地忘记了,与他们一起哭过的人也很难长久地被记住,只是,到了人生暮年蓦然回想,他们才似有所悟,但很难说一句今生无悔,笑对所爱。
想一想,婚姻也是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成长过程中的波峰与波谷。更何况,当我们赤裸裸地在婚姻的“浴池”里沐浴的时候,自身那些隐秘的毛病被裸露无遗,底本在对方眼中的“完善无缺”,虽不至于一无是处,但也变成了“有缺欠”。这才是婚姻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也正因为如此,美好的婚姻才需要彼此的包容,仔细肠呵护。
是的,爱一个“完善无缺”的人并不难,难的是爱一个“有欠缺”的人,长久地爱这样一个人更难。而惟其如此,人的情感才显得深沉厚重、感天动地。更何况,在上帝如炬的眼光审视下,我们谁敢说自己是“完善无缺”的人呢?既然自己并不“完善无缺”,凭何以“完善无缺”请求对方呢?道理很简略,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却常常在最简略的道理面前执迷不悟。
爱一个人,即意味着全身心肠、无条件地接收爱人的一切,包含刚强掩饰下的脆弱,诚实背后的虚伪、才干表象下的平庸。甚至以前隐藏的不曾被你发明的种种生活恶习。诚实仁慈、温柔贤惠的是你的妻子,爱慕虚荣、吝啬庸俗的也是你的妻子。在外夸夸其谈、风流儒雅的是你的丈夫,在家寡言少语、行动粗俗的也是你的丈夫。
说到底,婚姻有如我们的生活,它总是有缺憾和不如意的一面,你否定了对方“有缺欠”的一面,也就否定了对方的全部,否定了对方的全部,也就否定了你自己的生活。我们也许无力转变那些“缺欠”,但我们可以转变我们看待那些“缺欠”的态度,至少我们要试着去转变。正因如此,美好的婚姻才需要经营。是的,是经营。经营婚姻说白了就是经营心情,经营对方,也经营自己。经营婚姻最需要的是沟通,也许是人性中的一种惰性,当我们长久地处在一种生活状态时,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麻痹感,有一种想当然的感到。表现在婚姻中,就是一方面是对对方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是对对方的付出那种理所当然的心态,而鲜有观赏和感谢。体味一下,我们在现实的婚姻生活中,是不是总是疏忽对对方的观赏和感谢的表达?当对方那些“缺欠”频繁地毫无顾忌地裸露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不满也在我们心中一点一点地累积,稍微有一点外力,这些不满,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这样怎么会有一个美满的婚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