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历史学家班固先生斥责屈原“露才扬己”,我认为这种斥责是没有道理的。为人谦虚是一方面,显示才干是另一方面;发扬“团队精力”是一方面,施展个人聪慧才智是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不能混为一谈。屈原要么甘老“林泉”,远离是非之地,明哲保身;要么“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召;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要么混吃等逝世熬岁数,像现在一些公务员一样,“喝茶、闲聊、侃大山,一张报纸看一天”。工作干得好,就要“露才”,“露才”方能干好工作。至于引起“小人”与“奸佞”的嫉妒,从古到今,都是不好避免的事。由于他们没有才干可“露”,或者虽有才干却心术不正,总想搞“邪”的,以售其奸。所以对才干出众的忠臣贞士,常常怀着嫉妒之心,必欲置之逝世地而后快。诚如三国魏人李康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但是历代的志士仁人还是要保持“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哀民生之多艰”,虽九逝世其犹未悔”。
现在也有一些人用“露才扬己”对有才干的人进行打压。人家干工作,就是要施展才干;不施展才干,怎能干好工作?
所以,我认为,应当鼓励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勇敢地“露才扬己”,干好工作;而要防止那些打击人才的“红眼病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祸国殃民或者成为害贤之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