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少红导演的50集新版《红楼梦》,经过3年多时间的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之后,于近日陆续在青岛、四川、上海、宁波、温州等处所电视频道进行首轮播出,率先与部分观众会晤。从筹拍之初,新版《红楼梦》便经历了一系列话题风波。到如今开播伊始,它依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博得赞誉支撑的同时也惹来了无数口角官司。纵览诸多评论,争议焦点重要集中在人物形象错位、配乐鬼魅、画外旁白太多以及图解小说等几个方面。日前,李少红导演接收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针对这些质疑给予了一一回应。
质疑①
黛玉饱满 宝钗清瘦 人物形象“错位”
有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里人物形象“错位”。比如,原著中宝钗比较饱满,而黛玉很清瘦,有种病态美。可是在新版电视剧中,二者的形象却正好反过来了。此外,剧中“小宝玉”拍摄时只有13岁,饰演王夫人的归亚蕾则已60多岁,饰演贾政的许还山更是70岁出头。观众感到这种年纪上的“错位”,使得他们在同一场景呈现时有点别扭。
李少红:所有这样的顾虑都会随着播出迎刃而解。宝钗成长发育之后就会慢慢饱满起来,黛玉当得不到爱情之后也自然消瘦了。
书中描写元春薨的年纪是43岁,我们比喻王夫人生育她的年纪是16~20岁之间,那她也正是60岁到60岁出头,和演员的实际年纪基础复合,而且还有贾珠在先。另外,正是因为老来得子,贾府高低才如此宠爱宝玉。含玉而生也意味着珍重有加。我们说尊重原著是尊重它的精力,也并不能教条。这样的考虑不能算是错位。我认为有这样顾虑的观众都是出于对名著的热爱,出于对新版《红楼梦》的关注。
还有老戏骨是新版《红楼梦》的灵魂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深入,更多的观众会心识到他们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存在的重要性!他们是支撑起这样一个大家族的栋梁,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们担负起长辈的精力和力量,是那些子孙的依附。他们毕竟代表了一个历史,一个社会的面貌。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王朝、政治、伦理道德,还有文化。所以许还山、归亚蕾、王馥荔、周采芹、叶琳琅、赵健为代表的老演员是当之无愧的。
质疑②
太过忠诚原著 大批朗读原文 “图解小说”之嫌
有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高度忠诚原著有“图解小说”的嫌疑,缺乏想象力。当一些文字难以用画面表现时,就用上了长达十几分钟的旁白,大批朗读原文。如此“忠于原著”有些可笑。
李少红:如果我当时不在上海座谈会,听到红学教授“太忠诚原著,会不会图解”这样的说法,也会和很多人反应一样,怎么不忠诚不好,忠诚了也不好呢?显然这个说法是被媒体夸张事实地刊登出来的。我想这个红学家教授很倒霉,给他带来很多烦恼。“忠于原著很可笑吗”?不是名著吗?名著不是很经典吗?哪里有长达十几分钟的旁白了?哪里大批朗读原文了?能够“高度忠诚”不是很高的评价吗?是不是“缺乏了想象力”的担心,完整播出后,自有公论。必定有爱好的,也有不爱好的,我感到都很正常。
曹雪芹的文字非常好,我感到能够奇妙地应用,不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成为视觉的一部分,是很有观赏价值的。我盼望新版《红楼梦》能和小说一样,经得起重复观赏和浏览,每次都能得到新的感到。《红楼梦》这本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传播200余年,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无穷尽的内容,任何时候,任何年代读它都有新的领会。我只感到50集的篇幅太短,空间太小。需要各种形态叠加的后果,才干尽可能地涵盖里面丰富的内容。
质疑③
旁白太多 台词难懂 观众看起来很累
有专家认为,“也许导演的初衷是通过旁白帮助观众懂得剧情,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大批旁白会干扰观众观看电视剧。对于观众来说,半文半白的台词本来就很难懂,再加上大批旁白穿插其中,真的让观众很累很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