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发表了一篇《关于不写编者按》的文章,这重要是说说作者对于没有编者按的一种感受而已。本人也知道这种关于编者按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它包含着针砭时弊的性质。说白了,就是针对编者而写的一种文章体载。在好心情中,我们也知道编辑是任务奉献主义者。可是笔者的这种为人性格却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总要说上几句很多编辑也从来不爱听的话。有时候,笔者也经常问自己:这样做对吗?曾经有好友开导过我说“不要再与编辑斗了”,诚然如此,我也感到很不该,编辑是无私的任务奉献者,我们作者有何理由质疑他们呢?我们应当感谢才对啊!那才是为人之道啊!我坦然说,感谢编辑是在心里的,不必定要表达于文字之上。正如那个周星驰所说“爱一个人是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所以说,清海发表此文也是这个意思!我并不想给哪个编辑施加压力,也不想看到哪个作者没有写作动力,说巨大些,我也是为了这个《好心情》着想而已……
曾经的一篇杂文《祝福好心情》,其实就是表明了清海之心!所以我一直都很努力做好自己。总盼望自己有所成绩、有所改观,能写出更多好文章,让更多的读者观赏。于是乎,我不停地写,写生活,写社会,写感受,写领会,写自己,写亲人……其中写感受、写领会大多数是跟平时写作有关,其中难免也会“得罪”不少人。为此,我也仇恨过自己,责问过自己,劝告过自己:为什么不学学别人那样圆滑圆滑呢?那才是为人之道啊!可是,多少次这样,总是没有成功,过了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总爱乱弹八卦,成果又弹出了“马蜂窝”来。最终我又是自作自受而已,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说的生活滋味吧!
虽然我不停地“我行我素”写东西,可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却从来问心无愧、问心无悔。尽管我再次“得罪”不少编辑也好,我仍然保持自己的原则履行自己的人生之路,不会因为某些阻力而转变自我,塑造自我,然后逢迎他人,我感到那样是娇柔造作,是极之虚伪行动。自我就是有个性的自我,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转变,这样才是自我人生。当然,有时候有些人刻意去逢迎他人,也是为了生存而已,这个不难懂得。不过,前提是做人的原则不能转变。
为什么说从文章可以看人呢?信任有很多读者已经领会了。一个人的文章是用“心”去写的,不是用“笔”去写的。如果用“笔”去写的,用笔者的话说就是“抄袭”所为。当然,实际是用笔写的,是因为“心灵之语”已经跃然于笔端之上,所以那支“心灵之笔”会不停地挥动着,然后一气成文。这种感受是笔者曾经写文的一种领会,因为我爱好用“心”写文章,我记得之前发表的许多文章都是因为灵感作怪,其中《老板与工人》、《男人一生中有几个荣幸》、《钱重要吗》、《发人深省的结婚个案》等等!都是灵感之作。灵感是什么?灵感就是突然之间得到的一种启发、一种感悟、一种激动、一种感应……因为我爱好写作,所以更爱好灵感。
从《关于不写编者按》这篇文章发表后的一系评论看,笔者也看出很多人的做人作风……其实,对于这篇文章,笔者已经极力低调了,尽量把尖锐的字眼去掉,盼望达到宽大读者认同的口味,并不盼望读者为此而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不过,曾经有作者发文说过,杂文之特点在于尖锐地道出问题所在,毫不留情地批叛错误,杂文就像一把匕首一样直插人的心脏,这样才是杂文的经典。为此,笔者也适当增加了个别感到挺有“杀伤力”的字词在里面。可是,笔者这样做却大错特错了,笔者没有考虑到,凡是关于网站编辑的文章都会被“另眼相看”的这一潜规矩。换言之,有些人做事永远是处在主观状态,对网站有所影响的文章,皆被列入没有生命力的文章,轻者任其发表,重者必杀之。如今,笔者要偷笑了,因为网站没有“杀”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