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真挚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个真挚的人。没有什么能够粉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挚,很容易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真挚坦率的人不仅要说实话,还要言行如一,一诺千金,言出必行,这样的人才干够得到别人的信任。真挚坦率的人不介意展现自己的优势,但也不介意展现自己的弱点,在他人面前不遮蔽自己的弱点,这代表对自己有足够的自负心,也可以让别人知道,这个人不会不自量力地去做自己才能之外的事情,展现自己的弱点,既表现了对他人的信任,也表现了自己人性化的一面,这都有助于博得信任。真挚坦率的人,不会假装自己什么都懂,没有人能期望你什么都懂,谦虚、诚实永远不会成为他人的笑料。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毛病,就要反思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毛病。真挚是学生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和他们的言谈中,教师对学生要胸怀坦率,决不要粉饰自己。在对这种学生教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他们其中一员或家长的身份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形成和谐的情感共鸣,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导后果。
4、相互独立,各负其责,互相配合——教师负起教的义务,学生尽到学生的任务,主动适应积极合作;拥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才能是学生毕生发展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缺乏兴趣的学习只能是被动地接收式学习。应试教导下的教学已经让学生习惯于课上“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地接收式的学习压抑了学生个性的施展,疏忽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抹煞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被动地接收,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过去的那种授课方法,应用新的教导理念,认真发掘教材的内在美,让学生愉悦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穿插有趣的数学故事,加强数学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势,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
“和谐共振”是指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取长补短、和谐共进。学生个体与老师相互融合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学习的满意感,甚至影响和转变其全部获取知识的心情。要积极营造一种舒服、顺心的课堂学习惯氛,不同性格、气质和知识程度的学生与老师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相互懂得与合作,在相互协作中互通有无,这样学生就能够减少学习的疲劳和压抑感,增加学习的愉悦和成绩感,形成同步共振的后果,从而进步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出一种“和谐共振”的课堂学习惯氛。课堂也只有“和谐共振”,才干形成一种高昂向上、和谐一致的气氛,才干进步教学质量。
5、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客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体现了新形势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诠释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所以教师应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自己放在服务员的地位上。毫无疑问,老师是办好学校的要害,在学校教导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并不等于师道尊严,教师应当建立将学生视为教导工作的服务对象的观念。过去认为教导对象是学生,现在应当转变为“学校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两个字的转变,更突出了教导的功效,教导要为学生服务,要为学生成长服务。常提到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要增加新内容的:这就是学校服务质量也是学校的生命。现在家长为子女择校大行其道,他们的择校条件除了衡量学校的教导质量外,早就增加了新的条件,那就学校的服务意识,老师的服务态度,学校服务质量。过去一向的做法是让学生适应老师,老师为学生服务意识的更需要转变。我们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真正为学生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