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难道就真的只有外地的学校好,孩子在家门口就真的没有一所合适就读的学校?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我们先看一下名校。无可否定,一些名校办学历史久了,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管理很有自己的有效的一套,教学器材教学设施教学方法等也很成系统。但是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广告做的大,各地特别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把他送到那里。这样,有了良好的师资,加上“孺子可教”的学生,这最佳组合,不出好成绩,就太有些说不过去了。好的成绩,显示出好的教学后果,也就体现出较高的教学程度。由此,就给学校引来更良好的生源。同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也为学校带来更客观的经济效益。而学校作为教师立家就业之本,生活收入之源。学校效益好了,福利待遇自然提升上去。如此,教师没有家庭的后顾之忧,哪还有不专心教学的道理?因而,这教师专心研究教学,引来的学生生源也越来越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名校焉有不越来越名的道理?说白了,这名校也是各地尖子生家长给推出来的。
我们再看一下名校的学生。既是名校,收费自然可观,学生学习基础如果是一般的,估计家长不会也没必要去投那个资。所以,去那里的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本地学校的中上游程度。如果家长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家里又不在乎钱的,自然又另当别论,可这样的学生,即使家长千辛万苦把他送去,那也是赶鸭子上架,白去跟着受罪。我们这个本地的普通学校,现在就有几个从外地名校转回来的学生,其程度实在不敢奉承。难怪他们认为名校也不过如此,就那儿严的让人受不了。其实想明白了,人那儿不对你严你能回来吗?你不回来,白增大人家名校的分母,人家的升学率受到影响,岂是你家那几万援助能补充的?争着给人家送钱的推都推不出去呢。好了,我们还是说说那些不远百里千里投奔名校的好学生吧。他们本来基础就好,头脑想必也不笨,来到这管理严格,教师请求很高,学习惯氛很浓的环境,自己心理上先给自己绷上了弦。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潜意识的学习就暗加了一把劲。我们知道,一种事物要起变更,外因是一方面,但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决定于内因。学生的学习更是这样。如果学生不想学,即使你老师累吐血,学生他依然不会有进步。可如果学生想学了,那他成绩的提升就如滔滔洪水势不可挡了。这样,家长哪有还会懊悔让孩子奔名校而去的道理?
当然,我并不是作为一个普通处所学校的老师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只是客观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而已。而且,我很赞成这种集中优势学生,因材施教,能更好地提升一省升学率的做法。只是,我认为,如果在普通学校也能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发展它们的专长,使他们也能各得其所,从而培养出各类人才,而不是盲目地让所有孩子或御风或骑马或奔跑甚至连跛子也要勉为其难的去挤那高考独木桥,岂不是皆大欢乐,也能创立出另类的名校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