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我小儿子不到两岁。为了生活,我和妻子在乌鲁木齐做了点事情。抱着孩子坐乌市的公交车,一上车就有人让座。不管是汉族人,还是维吾尔族同胞,对于让座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我和妻子在乌市待了两年,每次坐公交车,都会有这种很温馨的感到。从那一刻起,上车给老弱病残,尤其是抱小孩的人让座,已经成为我这些年坐车的习惯动作。
现在,大儿子都自己出门做事了,小儿子也上到了初中二年级了。我时常告诉我的孩子们,物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古人说的,我感到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做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与人方便,于己方便。
写到这里,又使我想起几年前的一幢旧事来。那是2000年初夏,那时候我已经和妻子回到故乡的县城,做了一点养家糊口的事情。底本是回家参加夏收割麦,在我们乡政府所在地下了班车,往老家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快到家的时候,才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小侄子,我是空着手回家的。
刚好看见我们邻村一个杏树园子,一位上了年级的大叔在园子里摘杏子。我就给他老人家打声召唤,说称几斤杏子。
老人倒也豪放,大声说:称啥哩,自己摘去。
我就从庵房旁边拿了个塑料袋子,摘了大概五斤左右杏子。我就大声说:叔,你给称一下,看多少钱?
称啥?拿去吃去,外东西还要啥钱。老人说话的声音很顽强,不容置辩。我可为难了,老人家的几个儿子,我都认识。这白拿几斤杏子算什么事呀?叫人家村庄人和儿子知道,还认为我强抢了老人家的杏子。我又不是流氓混混,做这事干啥?
大叔,你还是收点钱吧。我说着掏出了十块钱,硬往老人家手里塞:你不收钱,真的我不能拿。
哈哈,老人家开朗的笑了:孩子,拿去吃吧。叔没有糊涂,吃这点杏算啥?解放前,你爷爷活着的时候,我家的地步在沟底。割麦,收秋,都使唤你家的牛,你爷爷连个草料钱都没有收过。你吃这点杏子,叔能收钱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好拒绝,就只好提着杏子回家。和父亲说起这件事情,父亲说:是呀,你爷爷那时候影响好,做事长善,这临方左右的人都知道。
我母亲经常说,做人心理长了,天理就长。
与人为善,与自然和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这个社会才会名副其实的和谐起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