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周作人这对兄弟,关于艺术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鲁迅痛斥中国人的阿Q式的精力成功法的劣根性,认为应当改革国民性,从而摆脱中国落伍的局面,通过文艺来改革;周作人提倡经营自己的园地,即便是写作也只为自己而写,不去逢迎甚至基本不管世人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否定文艺作品的教化作用,认为文艺作品唯一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激动,仅此而已。这两种观点,表面看,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但是细一看,周作人真的消极了吗,怕不见得吧?从来如周作人之辈守望精力家园者,虽物质缺乏却精力充实,况且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像他那样的保持心坎的安静?诚然,周作人的做法确实有些鲁迅所痛斥的阿Q的影子,但是我又想起了这么一句话:“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一攻即破,一个没有优良文明的国家不攻自破。”自来心灵的力量对物质的力量是处于安排地位的,没有强盛的内在动力,战斗力又如何提升?这个战斗力,我个人认为,决不能仅仅懂得为杀人放火,攻城略地的才能,而是一个民族在遇到艰苦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力。
话扯得相当远了。回到最初的问题,动头脑。我们也看到了,这些都是时代发展所必定要遇到的问题,人类的发展必定朝着利于人们生活的方向进行,人们费的心思越少,费的力量越少,当然就越受欢迎。在19世纪呈现的新文学革命后,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从而文学作品开端面向大众,但这时人们的创作态度仍是诚恳的,需要语言的精炼,让人们有必定的品味的空间。到了今天,网络小说干脆不让人们思考,用最最直接的方法来写,因此总是出来一些字数上的“鸿篇巨著”。不过,这正好逢迎了现代人的口味,不动头脑而能得到快活,何乐而不为?
那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谈兴趣。她说除了发呆之外,没什么兴趣,我问爱思考吗,比如多愁善感之类的?答复:“不爱好,伤头脑!”用一句足球场上的经典语来点评这句话:“她不是一个人。”这的确是个广泛现象,能够休息一下头脑,谁愿意多愁善感去?伤头脑啊,我的头脑也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