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一说由来久已,琴者,禁也。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当然这是被神化了的中国古琴,在漫漫历史的过程中,古琴作为士大夫阶层、文人墨客的最爱,风雅也好,附庸也罢,真正的中国古琴需要有良好的心情来抚弹,也就是道家说的安静无为,一如儒家的中庸之道。
古琴的造型精美,古人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其中我最爱好的是九霄环佩琴,她把晋代的安静无为和唐代的雍容华贵完善的联合在一起,蛇纹断布满全身,是著名的伏羲氏古琴。
古琴分十四式,而最著名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
古琴因年代久远而形成多种断纹,常见的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龟纹断。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如击玉磬,外表古老雅观,艺术性浓郁,所以更为宝贵。
琴身,把儒家的思想彻彻底底融合在里面。
琴身有岳山,为琴的制高点。有龙池、凤沼、承露、弦眼等。上山下泽,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物,尊卑贵贱,秉承两极,暗合阴阳。
我认为,弹奏古琴,最重要的是一个“合”字,合世界万象,合万物之法,合晴天朗月,合阴阳两极,合天地人。弹琴的最高境界是把琴与人,天与地,阴与阳紧紧地联合起来。
而七弦之道,源于舜,成于周文王周武王。
相传古琴初被舜定为五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抑郁难耐,怀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人心所向,加弦一根,是为武弦。七弦古琴就出生了,于是古琴曲在中国历史上叮叮咚咚的响了几千年。
七弦论,最多的还是代表儒家思想,一数七弦,包容春夏秋冬,君臣民事,乃至世界万象。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凑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古琴的七弦被参加了儒家的入世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严格的阶级和尊卑制度,群体相协,分礼乐常纲,循规蹈矩。
古琴七弦论自古传播,相对儒家入世来说,我更爱好道家的降生思想,安静,无为而治,为所欲为。
古琴的指法亦传播了几千年,变了又变,改了又改,到如今,已有一个系统的指法,右手指法重要为擘、托、抹、挑、勾、踢、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拂、历、双弹、打圆等。
左手指法重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等。滑音有吟、猱、撞、唤、进复、退复、离开等。
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或按或揉,或勾或挑,大拇指则重按轻挑,一个完善的琴音便从古琴上飞出。
弹琴,小拇指几乎是过剩的,用的最多的是其他四指,当然也不能只按部就班的按照这些指法,琴是一种随心的乐器,就像佛家说的随缘,随情,随便。
不知不觉中,古琴又沾染了些佛家的随性思想。所以,在我看来古琴是中国哲学的启发者。
若说古琴音色,非心中有丘壑者不能弹出。
弹琴只有三声是要害:散声、按声、泛声。
泛声之说,根据琴徵选音,不借助于压弦,得到自然之乐音,可通玄冥之境,模仿上天的弦乐,是最清纯的声音。散声,让乐律在地下回响,弦按律来调剂各音次序,循序渐进,规行矩步,这是模仿地上声音,沉重浑厚,属于昏浊的乐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