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美文欣赏 > “三仄尾”及其他

“三仄尾”及其他

时间:2010-07-16 16:51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一般在写诗时为了顾及词义,会常常违背格律呈现拗句,什么是拗句,就是平仄不符合长格的句子。必须进行补救,就是转变拗句中某个字的平仄,使其符合格律请求,叫做拗救。随着文化的发展,格律的变更,和诗人们对唐诗认识的进步,本来认为是拗句的诗句,现在不再把他们当成拗句了,自然也就不需要拗救了。笔者把自己的学习领会和朋友们交换一下。
  
  一、三仄尾不要拗救。
  所谓“三仄尾”又叫三仄脚,指不押韵的那个诗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据说三仄尾是形成格律诗的萌芽阶段,由南北朝时代永明体的开创人沈约提出的,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必定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代产生影响,也必定有一大批追随者,直到盛唐时近体诗的格律已经形成,依然还有禁忌三仄尾的提法。今天应当如何看待三仄尾呢?
  1)对于“平平仄仄仄”。
  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第二分册里指出:“这个句型第三字如用仄,则第一个字必须用平。”可以看出王力先生有条件地确定了三仄尾存在。对于七言诗,仄仄平平仄仄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
  2)对于“仄平仄仄仄”。
  按照王力先生的提法确定是不容许的。但涂宗涛先生著的《诗词曲格律纲领》认为“仄平仄仄仄句型同样符合规律,根据是杜甫诗中呈现了大批的这样的句型。”涂先生文中举出二十二条,杜甫应用仄平仄仄仄句型的例子。如:
  “世情只益睡,盗贼岂敢忘”;“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等等。
  因此涂先生很自负地认为:杜甫是唐代诗词格律请求极其严格的诗人,经过大批的杜甫的诗的验证,仄平仄仄仄句型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当然三仄尾也是容许的。
  3)对于“(仄)仄平平仄仄仄”。
  对于七言唐诗中,应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句型的例子很多,比比皆是,可以确定的说不是拗句。如杜甫诗“怅望千秋一洒泪”。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内容,当然应以唐人在这方面的专著为准,惋惜,这些诗词理论书籍在沧桑岁月中流失了,现在只好利用唐诗来验证近体诗的格律请求,是比较合理的,也是比较正确的。
  4)对于“(仄)仄仄平仄仄仄”。
  但是在唐诗中应用“仄仄仄平仄仄仄”句型的例子相比较不多,也就是说,对于仄起仄收句,第三字和第五字同时为仄,如(仄)仄仄平仄仄仄,这种句式尚在争议中。笔者认为,既然仄平仄仄仄已经确定,七言诗是五言诗的扩大,仅仅多了一个顶节而已,而(仄)仄仄平仄仄仄在唐诗中也有必定范畴的利用,如:
  杜甫诗中有“予见乱离不得已,予知出处必须经”,“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谷口子真正忆汝,江湖远适无前期。”;“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等。
  且这种句式在声调节点上又是符合请求的,我们今天不应当把它当成拗句。
  由此笔者得出结论:“三仄尾”可以无条件的利用。
  
  二、对于特拗“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初看这种句式明显违背了格律,腹节上的两个字平仄互换了,成为拗句,但是这种拗句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一般说来,一个句式的正确与否,要放到唐诗中去检验。这种句式有大批的材料证明它和惯例的诗句一样可以正常应用,由于它是一种特别的拗句,所以称其为“特拗”。顺便举几个例子,如: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又如《送瘟神》毛泽东:“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大批的唐诗证明,唐代诗人们很爱好这种句式,可能是它转变了原句式中平平平仄仄,三个平声字连在一起的结构,把它当做惯例句式一样应用。但是也要注意,对于特拗句式,五言诗的第一字必定为平;七言诗的第三字必定为平。才可以作为正常诗句的句式,用于诗词中,这也是在唐诗中找到的规律。虽然不甚合理,但它是正确的。

相关阅读
  • 诗歌的格律及其他
  • 坛-圈-屁及其他
  • 报纸上的福利及其他
  • “品牌市长”、“炮手市长”及其他
  • 倚门卖笑及其他

  • 上一篇:唐骏,永远支撑你!
    下一篇:惊闻“绿坝”成“驴坝”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