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约了这个周末去东湖磨山看荷花,我自然是一口就答应了。荷花应当是大多文人所钟爱的,我虽非文人,却也爱之极深。赏荷,能赏到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赏荷花之外在美这是眼明之人皆能赏到的,至于荷花之内在韵致恐怕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赏到了。赏荷,首先应当懂得荷。
荷花,这是一种古老的原产于中国的水生植物,荷花在中国历史长久,而文化底蕴也十分醇厚。早在《周书》中就有记录:“薮泽已竭,既莲掘藕。”而像《诗经》当中的“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等诗句更是传唱不衰。可见荷花与我国历史渊源之深了。
而荷花历来也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而多情的迁客骚人又赐予荷花很多美丽动人的名字。如芙蓉、菡萏、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六月花神等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说明过荷花这个名字的来历:“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而汉辞典《尔雅》里又有说明说:“芙蓉之含敷蒲也”。《说文解字》则说:“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璟有词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司马相如也曾把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在古代,我们湖南是荷花的最大生产基地,毛泽东故有诗言:“芙蓉国里尽朝晖”。曹植在《芙蓉赋》中也曾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他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所以荷花又叫水芝。而有一个名字恐怕叫的人不多,知道的人也不多,这和《北梦琐言》里记录的一个故事有关。故事说唐代元和年间苏昌远居吴中,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明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所以荷花还有一个名字叫玉环。从这些诗句和故事中可以看出文人是多么爱好荷花了,不然他们也不会赋予荷花这些美丽的名字和故事。
而文人之所以爱好荷花,这就不得不说到荷花的象征意义了。文人爱荷,不只爱其美丽的外表,更爱的是荷的内在韵致。因为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多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大多文人是高傲的,故爱以荷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是赞荷的名篇,也确实说尽了荷的韵致。于是《群芳谱》中也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本草纲目》也赞了一把说:“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回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可见文人和荷花的关系了,文人心中的荷是君子,而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的高洁品德的象征。
那么荷花除了与文人渊源甚深,又还有与其他什么事物密切相干吗?当然是有的,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便是荷花与女子密切相干,还与佛教有不解之缘。先说说荷花与女子的关系。之前我提到说荷花别名芙蓉,而司马相如曾赞卓文君如出水芙蓉,那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可见“芙蓉”这个名字本就与美丽的女子有关系。人们是因荷花美得像女子娇美的脸庞才叫它芙蓉。而关于荷花最初的传说更是以一个女子为主角的,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爱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信任大家更不会忘记《红楼梦》中宝玉为晴雯之逝世写的《芙蓉女儿诔》,其中说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是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但无论这其中的芙蓉是指谁,都阐明荷花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是接洽在一起的。
相关阅读
说荷
时间:2010-07-16 16:51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从爱情公式谈爱情的本质
下一篇:关于推“好”加“精”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