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工皇帝”唐骏深陷“学历门”。在这个不断制作神话和不断毁灭神话的时代,又一个成功人物的光辉形象在大众,心里轰然坍塌。
这场由当事人、媒体和大众合伙编导演出的闹剧,反应出大变更时代的中国,崇拜奇迹、渴望奇迹的浮躁和投机取巧心态的泛滥。
一
近来,唐骏等社会精英频频出事,原因毕竟何在?
我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自己未能“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见好就收。名利心和虚荣心过度膨胀,使其不但急于成功和成名,而且急于建大功、出大名、成大气象;盲目标自负和自大,则使其甚至真的信任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理应拥有全部世界。
无论是创业,还是搞科研,无不讲究积累和传递。但是,变更时代盛产奇迹。在西方,需要商人和学人苦心积虑,几代人奋斗几百年积累起的财富名誉,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可能一代人花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些奇迹的发明者,多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没有接收过像样的教导和训练,先天不足,理应难有大的造化。但庆幸的是,他们成长在中国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期,一切遂有了可能。但归根结底,他们的“成绩”并非完整依附个人的聪慧才智和努力奋斗获得,而是很大程度归因于机会,归因于他们采用的手段正当性的缺乏。很不幸,大财富和大名声的获得往往以道德的大败坏为前提。
《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说得好:“要正经除非自己锅底没有黑。”可偏偏锅底有黑的人尝到了假装正经的甜头,欲罢不能。假如唐骏打工成功后,低调做人,而不是一心当“皇帝”,做商界领袖,那为谋取职位曾经并不光辉的一页,极有可能被徐徐清风轻轻吹过,无迹无痕。只惋惜,为了更多地获得超出自己的才能与成绩的声誉和头衔,他不得不依附更多的大话来支撑。
于是,想到当年出生卑微的帝王,或编造其母梦与神遇,或杜撰其出生时紫气充庭、赤光绕室,与今天制作神话的“打工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殊不知,吹得越玄,风险也越大。一如林肯所说:“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无法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
二
在现阶段中国,只要各种媒体簇拥而上热炒某人的高大形象和光辉事迹,这个人很可能离倒霉的日子不远了。
近来,汪晖、唐骏……众好汉纷纷落马,虽然不能说“都是媒体惹的祸”,但在一场场声势浩大的造神和毁神运动中,确有媒体的一份“贡献”。在许多情况下,媒体像导演,当事人像演员。唐骏等人完整可以发出这样的叹息:媒体害我!
说起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媒体人丝毫不比唐骏等人逊色。只要眼球,不要寻求;只要收视率,不要道德律,是时下许多媒体的共鸣。媒体不爱好寻常事、不信任“平平庸淡才是真”,媒体更爱好神话。因此,在缺乏神话的时候,他们经常制作神话;在许多时候,“超凡、离奇、荒谬甚至不可思议”成为“有消息价值”的同义语;媒体遇到唐骏,就像取经路上的众妖精遇到了唐僧,快活又亢奋。
社会学有个术语叫“狄德罗效应”,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媒体往往将狄德罗效应施展到极致:既然学界领袖、商界精英在某一方面获得宏大成功,那么他们在各个方面必定有超凡之处。如牛人唐骏,必智慧超群、胆识过人、经历非凡、关爱妻儿、回报社会……
因此,目前中国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多背负着沉重的“道德魔咒”。一旦谎言被戳穿,本相大白于天下时,媒体必定翻脸不认人,拔刀相向、倒戈而伐,昔日好汉的某些污点会被铺天盖地地放大,其隐私会被无穷无尽地发掘并添油加醋,良好形象会在一夜间被彻底颠覆。如今日唐骏,就几乎成为“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的化身。
三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人们在表面上崇拜偶像,但在潜意识中却盼望打倒偶像。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以说明的社会性激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