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释疑
记者:抛开恶搞的部分,有些很认真的板砖,很大很重的一块是拍在了这部剧的价值取向上,质疑新《三国》宣传“尊曹贬刘”,《三国演义》里推重的“仁义”被彻底颠覆了。您怎么说?
朱苏进:仁义?如果是吕布和貂蝉之间的那种“义”,我同意。吕布,我爱好,武艺好,知道爱,这就很难得了。《三国演义》的确很出色,但以今天的价值观,我们还要断定一下,这里面是不是有对人性的背叛,在残暴中暗藏一种糟粕。
所以,最好是审美地看这些人物,谁的戏剧资源最多,谁的生命最茂盛,激起的波涛最多,就是我要发明的核心人物,而不是以价值观来衡量取舍的。如果你按某种观念来塑造人物,做出的人物确定会小于他本身。《三国演义》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一些经典性的、不完整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六个命根子性人物,六种经典性格。在我看来,所有的历史都是人的心路过程,历史事件都是人身心的外延。塑造好人物也就再现了三国最可贵的东西。
记者:也就是说,您认为曹操是三国人物中最有戏剧价值的?
朱苏进:他是六个命根子人物中价值最高的,他的情怀,大于他所从事的事物,他毫不卑微地站立在皇权王位面前,同样出色。在我眼里曹操就像钻石,48个剖面,每个侧面都能发明人性中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恶时,恶得残暴,善时,大仁大义,毒辣时比谁都毒辣,他完整不受规矩的束缚,有一种透明的天真之气,好或者不好我不作价值断定,但都具有光芒。
记者:您感到陈建斌把曹操演到了几分?
朱苏进:我个人感到,陈建斌的表演很成功,符合我心坎中对曹操的感受,有内在的王者之气,狠毒,智慧,狡猾,残暴,仁义,可以明显感到到他在演戏时都有体味,演得很出彩。呵呵,我甚至很爱好他的台词方法,这在网上好像争议很大。史说,曹操说话,有惊世裂帛之声,我懂得,那时的士大夫、谋士、将军都有固定的说话方法,只有曹操,他从不顾忌听众,因此他的语言方法、表达方法仿佛是在和另外一个自己说话,应当是奇特的。
记者:还有一种批评,认为您放大了三国中的权谋,在底本的计谋中又添了一笔,参加了不少宫廷权斗,诡计论的东西。比如,刘备托孤,让诸葛亮对阿斗可取而代之,自古史家有两种说法,一是权谋论,一是因失望而生的坦荡,《三国》中似乎选用的是前者,还加了一场刘备托孤后对阿斗的吩咐。
朱苏进:三国事男人戏,智慧戏,战斗戏。你先说,权谋好看不好看?这在于能否从权谋中看到为人的真挚,权谋是戏剧因素,但更能展现人精力上的光荣,所以才可以使戏更加好看一些。再说刘备这段,如果你有这种感到,是我写失败了。我认为刘备托孤是真心的。刘备这个人物创作空间很大,最重要的是展现他身为一国之君的精力分量,以及魅力。刘备最苏醒的时候应当是一开端,一终结。所以,临终之际,他最大的聪慧是说出最笨的话来,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儿子,草包一个,何尝不知道蜀国事寄托于宰相身上,何尝不知道对儿子很为难,对诸葛亮也很为难,所以,他最真挚地给诸葛亮了一个态度。我必定要把他塑造成是真挚的。否则的话,将不好说明后面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要逆天而动,六出祁山?因为他对刘备怀有诚挚的知遇之恩。三国中最大的悲剧人物,不是周瑜是诸葛,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
三国遗憾
记者:电视台播到80多集了,您都看完了吗?自觉有遗憾之处吗?
朱苏进:当然有遗憾,遗憾的处所还是不少。台词依然有问题,应当更个性化一些,每个人物应当有个性化的专属台词,但电视剧台词是个极其量大的工作,与人的发明豪情有关系。还有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关于女性戏的整体设计,经常是好长时间没女人了,插一个进来。不过,我只看了30集,诸葛亮出场都还没看到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