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起初对宝玉的事略有所闻的,虽然没有见过,但对他没有什么好感,甚至不愿看法到他。直到宝玉真正的出场,也就是在和她四目相对的一霎那,却让她心中一惊,“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个时候的黛玉只因为感到宝玉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才逐渐解除了对他的一些见解。当宝玉前来行礼问好的时候,作者这才开端对黛玉有了文字上的描叙:“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举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也许我们会奇怪,为什么对黛玉的描写直到现在才有呢?这就是曹雪芹的高超之处了。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初见了,宝玉黛玉本是天生的一对恋人,所以说也只有当宝玉的出场来与她相见,这才更好地体现出黛玉之妩媚,人生初见之美好!“泪光点点”,你看宝玉观察得也够仔细的了。而“娇喘微微”这四个字,曹公用得是特别地传神。它让我们感到两个人的心灵是相通的,连黛玉那么微弱的呼吸声,宝玉都能分辨得一清二楚。宝玉把黛玉打量了一番,却说“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此话想必黛玉当时听了也应当颇为震惊的,因为这和她的想法一样,只是黛玉没有说出口而已。
当宝玉问及黛玉表字的时候,黛玉说没有字,就唤作黛玉。这时的宝玉便送了她两个妙字“颦颦”。唐朝诗人李群玉在《黄陵庙》诗里有“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不知曹公当年是否就是从此诗中得到了启发,而让黛玉获得这么一个名字。还有就是,黛玉在宝玉的眼里就是西施。因为黛玉确实是一种愁闷的病态之美,这并不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的西施。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这“颦”字本就是指皱眉,忧愁而不快活的意思,所以宝玉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名字,这名字倒是一语点破了黛玉的神态与本性。接着是当宝玉问及黛玉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玉石的时候,黛玉没想那么多,就说了没有,成果触动了宝玉痴颠的一面。宝玉当即摔掉了玉,并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在他眼里,像黛玉这样的神仙妹妹都没有玉,他又要这玉干什么?其实作者在这里就已经很明显地像我们暗示了宝黛之恋的开端。对于宝玉的一时激动,黛玉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此刻她的心中依然是两个字“奇怪”。奇怪的是和宝玉的似曾相识,奇怪的是宝玉见她没有玉佩,会因此恼怒而摔玉,难道我有没有玉,对他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后来黛玉回到了住处,想着想着有掉了眼泪,这依然是小说的第三回,便刚好掉了三回眼泪了,后来还是鹦哥和袭人的劝告安慰,黛玉才止住了眼泪。其实黛玉和宝玉真的是有缘而无份,这一切是曹雪芹故意精心设计的。曹公所想抒发的就是宝黛之间的这种达不到幻想结局的爱情故事。宝玉有一块玉,而黛玉没有,反而宝钗有。甚至黛玉没有去看宝玉身上那块玉石的字,而宝钗又看了。这阐明了黛玉和宝玉只有木石前盟之约,而无今生夫妻之缘。这是早已注定的遗憾和悲剧。以上所说的就是黛玉最初的寄人篱下,也是和宝玉的人生之美好的初见。
《二》咏絮之才
黛玉初露其才干锋芒,是在小说的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回家,在大观园里叫众姊妹各自写一首五言律诗。成果元春看了之后,只对宝钗和黛玉的加以称赞。黛玉写的诗是:《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写完了,感到不止瘾,还想写,但元春姐姐说了一人一首的,所以黛玉就此作罢。但一会,她发明宝玉可以写四首的,于是心中有点“不平衡”了,她毛遂自荐地要帮宝玉写第四首。宝玉听了当然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了。所以黛玉又能一展才干,尽情抒发了这首《杏帘在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