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代表署名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看法)
最新进展: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侯会在博客中撰文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因描写血腥场面,不宜放入中学教材,从而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争辩。
侯会接收本报记者电话专访时称,自己本意不是将《鲁》文完整“踢”出中学教材,而是至少应将其从初中挪到高中课本。
5月29日、31日,侯会自己博客中连发两篇博文:《<拳打镇关西>该不该从语文教材中拿掉?》和《再谈<拳打镇关西>不宜放入中学课本》。文中提到,《鲁提辖》一篇的核心,无非是描写一个杀人场面。他认为“还是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拿掉为好”。
截至目前,两篇博文已收到数千条,不少网友认为这样一篇出色的文章,不应当被踢出课本。(记者王贺健)
对话当事人
近日,记者就此事电话专访了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侯会,针对网友疑问,侯教授进行回应。
法晚(以下简称FW):您的博文发出后,大家对于是否该将《鲁》文完整“踢”出中学教材引发激烈争辩,您怎么看?
侯会(以下简称侯):他们可能是对我的文章误解了。我的本意是《鲁》文中存在血腥杀人的“少儿不宜”场面,不宜放在初中阶段的教材中。
但我不否定这篇文章以及《水浒传》全篇是出色的,所以《鲁》文挪到高中或大学的课本中,让心智更为成熟的学生来读,还是有必要的。
FW:有网友认为,《鲁》文重要宣传的是“除暴安良”的正面思想,负面的血腥描写是次要的。
侯:此文重要写鲁提辖打抱不平的正面形象,拿给一般成年读者看没问题。但它选入了初中课本,给12到15岁的孩子看,哪怕正面影响占到90%,负面影响只有10%,也应拿掉。
FW:有网友由《鲁》文谈到对孩子的“血性”教导,您怎么看“血性”的培养?
侯:“血性”的培养是必要的,但“血性”的表达要通过正确的方法。《鲁》文宣传的是“以暴易暴”的“血性”,是不对的。
鲁提辖正是出于同情弱者之心,才表达出自己“血性”的一面。但他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是那个时代的局限。
现在要培养孩子的“血性”,就是要让他们遇事有仁爱、同情的心,有打抱不平的想法,但解决方法要通过法律等正当道路。
FW:网友的评论,有些是很不客气的,甚至有人身攻击之嫌。这是否给您造成了困扰?
侯:网络上发言自由,这是常态也是社会进步。
退一步想,我如果向有关部门提更改教材的建议,可能人微言轻不能引起器重。发表在网上的两篇文章,却能引起这么大范围的讨论,感到很欣慰。至少这个事引起大家关注、思考了,即便挨几句骂,也值了!
相干说法
课本出版单位:目前暂无改版打算
对于侯会教授提出的应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三篇文章撤出中学课本或改版到更高年级学习一事,学生课本的出版单位——国民教导出版社表态称,目前教导部正在修订针对不同年级的“课标”,预计最快今年底就能出台。
届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三篇《水浒》中涉及暴力血腥场面较多的文章是否合适初中学生浏览,将有最终定论。
初中语文组总编室的相干负责人说明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自上世纪50年代收录到中学课本后,就一直是经典课文,就连《中国文学史》中也称此篇文章体现了中国语言精炼、传神的特点,并传递出一种惩恶扬善的精力。
该负责人说,现在学生的课本都是经过教导部审定的,考虑到了学生的接收才能,具有必定的权威性。
当然,学生在浏览时还需要老师的正确领导。对于侯教授的观点,现在只是一家之言,目前人教社并没有改版的打算。(法制晚报/记者冯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