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第十四届青歌赛的个人单项决赛正式拉开序幕,美声组的首场决赛率先亮相,而这场比赛最大的看点无疑是重回素质考核评委席的余秋雨。尽管许多观众仍然感到他的点评“有点啰嗦”,但由于选手们表现不佳,观众们感到青歌赛还是“不能没有余秋雨”。
因为之前曾说过放弃“青歌赛”,此次余秋雨的回归也备受关注。节目一开端,监审组就特别在观众来信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余秋雨说明说,此前提出放弃是因为前几届比赛长达50多天,期间都不能离开北京,无法兼顾其他工作。后来青歌赛组委会多次邀请,他参与的比赛也只有10多天,盛情难却之下再度出山。“青歌赛本身也是件快活的事情,虽然是个唱歌比赛,但我们也能偶尔跳出歌手和歌曲,让大家在快节奏的商业社会背景下,抽出几分钟时间听听李白、杜甫,听听歌德和贝多芬,是非常有必要的。”
选手很雷人 余秋雨很耐心
此次青歌赛的素质考核也有所转变,在选手抽出要害词之后,余秋雨根据要害词即兴提问。昨晚余秋雨所出的标题基础上都是在小学、初中时代接触的文史常识,但选手们的表现仍然让人扫兴,“雷人”答案不断呈现。在即兴问答环节中,一些选手不仅不知道榜眼、探花和科举制度的时间,就连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也答不上来,一位选手离谱地将豪放派词人答成“晁盖”,另一位选手则将唐代画圣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都答复成齐白石。
面对这样的选手,余秋雨显得非常有耐心。他在讲解中不仅引经据典,也谈到温总理比喻两岸关系时引用的《富春山居图》和世博会,纵论古今。只是在一位选手答不出《史记》时,余秋雨显得有点激动,连连强调“必须讲,否则后面的问题都没措施问了”。比赛越往后,他的讲解也越来越长。难得有位女选手答对了关于唐诗的大部分问题,让余秋雨喜笑容开。
网友大多支撑
针对选手们的表现,许多网友都非常愤慨:“他们的答复都将成为笑话!”在青歌赛的百度贴吧,对素质考核是否合理,看法各异的网友们吵成一团,而对余秋雨的评论则不太多。有网友认为,余秋雨的提问太着重历史文学类,“请问社科文学、理科化学数学类,那些都不算知识?难道一个文盲不能来唱歌比赛?”他建议可以通过多选让选手选择提问的范畴。不过,这个看法刚提出就遭到众多网友反驳:“难道为了让选手不受损害就得问他们小学或幼儿园程度才成吗?”
也有网友认为余秋雨发言依然“有点啰嗦”,而且“歌颂比赛不是历史研究”,但大多数网友对余秋雨的回归相当支撑,更有网友引用主持人张泽群的话表现:“青歌赛,不能没有余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