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一词,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被叫得很响。这本无可非议,但若被懂得得过于时兴以至于喧宾夺主,那就荒谬至极、谬误自见了。说白一点,市场只是个场合或平台,在市场与利润之间衡量孰轻孰重,无异于在战场上决策夺城还是毙敌。中国古代有个“买椟还珠”的故事,讽刺的就是重客体轻主体的本末倒置现象;古人还说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这句话去问一问“让利说”的拥趸者:既然利润都让了,还要市场做啥子呢?
一个有趣的发明:在民营或外企的报道中,很少能听到“让利不让市场”的声音,倒常有耳闻一些著名跨国公司为了利益考虑,主动退出了部分市场甚至部分行业。而在一些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或改制不到位的企业以及传统比重比较大的企业,上述口号往往较有空间。但这类企业中,效益流失是令人头痛的顽疾。是否可以妄自推论:“让利不让市场”的高调,在必定程度上为一些蛀虫、硕鼠的行动供给了理论根据或战术保护呢?人们不禁要问:利都让给了谁,是否非让不可?让利的可操作性如何,有没有底线?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假如遇到艰苦就让,那何必要费事劳力玩这个呢,改高台跳水不更轻松、更潇洒吗?
毋庸置疑,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在宣传“让利不让市场”的经营理念时,是出于建设性的正面考虑,是好心好意。然而,这未必能避免观念上的的昏庸与糊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为官时写下了“难得糊涂”的“名言”,可他也许不知道,老潍县的“糊涂”还有“里糊涂”与“外糊涂”之分。换言之,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对外宣称“让利”,尚可懂得为一种姿势,而自己心坎应始终苏醒,利润是绝对不可以轻易拱手相让的,策略必定是内外有别的。可现实的问题是,许多企业热衷于在内部尤其是在营销人员中,不遗余力地灌输这种理念,稀里懵懂地将其奉为应对市场困境的“葵花宝典”,这就真有点“把糊涂留给自己,把明白留给别人”之嫌了。
作为任何一个经营人员,都不应忘记另外一个更正面也更严谨的提法:利润最大化。事实证明,不放弃任何利润可能,千方百计从市场中获取利润,百折不挠地寻求利润极限,才是所有成功企业的金科玉律。虽然利润最大化并不排挤机动的价格策略,但必须强调,机动的价格策略的终极目标仍然是利润最大化,而决不能草率地等同于马马虎虎的“让利说”。
综上所述,“让利不让市场”的提法不够周密、科学,不应当提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