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下去听课,总感到有许多话要说,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坐下来去写,今日在家没事,于是,我静心去想,把我多少天来听课感想梳理一下,写下来和同行交换。
一、教师语文素养需尽快进步。
1、如何进步教师的语文素养。
首先,学校校长要高度器重,应当苏醒地认识到学校要想发展,教师是要害。因为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发展,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语文素养方面提的也非常响亮。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器重。然而,我通过听课发明学校领导在这方面并没有器重起来。用校长们的话说,时间长了就都会了,须不知要等到何年某月,那孩子们可就惨了。所以我进言校长们,赶快举动起来吧,孩子们等不起啊!其次,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引领教师向专家型发展。走出去学习,教师间相互交换,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毕生学习的习惯。
2、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本,增进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观则主意教学运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惫,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运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进步才能、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领导者、引路人。
二、器重有效课堂教学
1、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机,促成对文本的懂得,让学生融入到文本中,不能只是跟着老师作无谓学习。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师安排的无用环节太多,如一篇课文学生明明在课前预习时已读了四、五遍,有的老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先整体感知的教学步骤,安排学生再一次的读课文,请求思考该文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不想再读的学生无奈只好又读课文。试想,为了懂得课文内容,同一层次的读五遍与读六遍有什么差别,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讲重要内容,我想后果是一样的,这就白白地浪费了三、四分钟。再如不顾实际需要与否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表演而进行的演一演、画一画等,其实际效用在哪里,无非是曲解了新课程理念的一些“作秀”而已。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这些无用的环节上花费了不少时间,真正属于学生的有用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因此,课前懂得好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情定教法,剔除对学生学习无用的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2、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导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教师以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增加学生淡薄与消极的情感的管理课堂的趋向。这种教学行动在课堂里风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听课中我发明有的教师对那么简略的问题反重复复提问,唠唠叨叨。学生已经不耐心了,教师还是照旧提问生怕学生不懂得。成果适得其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听课后我才知道教师基本没有事先备课。
3、教师语言要精练,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础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解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
总之,教师要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机动机动地实行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领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缭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换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换,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养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