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一讲的铺垫,今天我们讲范进中举给诸位有志于公考者所带来的启发。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应当都很熟悉,讲起来无非就是:一个瘦巴拉叽的小老头屡战屡败又屡战屡败,并终于成功的测验故事。
朋友们,事实是这样的吗?如果你也抱着这种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那么你的眼光与思想的深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两百年来,不晓得是哪个街头大妈“毁谤”的,生生的讲范进我打成了“封建道学先生”的行列,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很遗憾,我们的后来者没有一点自我的主意,人云亦云,终于让我范进成为百身莫赎的腐儒。
可是,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的公考者们?
在此,我要认真的谈谈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第一:我是有些“矜持”有些“含蓄”(表现在怕老丈人),在某些人的眼里就是陈腐。但这不是科举制度的问题,就像一位通过公考走上公务员岗位的人最终沦为腐败分子,成为文强一样的“全民公敌”,你能说这归罪于公务员测验制度吗?
第二:范进矢志不渝的参加自己的“公考”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幻想,有勇气去追寻幻想的人是值得确定的,在追梦受挫之时,犹能冒老丈人之不韪英勇的走进考场更应当成为全民的标兵。在此,我呼吁众位立志公考者,有志于通过公考实现自己幻想的人立志应如范进一样坚定。因此,诸位应当认识到:考不考是自己的事,能不能保持更是自己的事。
第三:你们的“公考”和我们的测验制度是一样的,它只是一条实现自己抱负的道路,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涵义。要知道,测验火爆在于寻求的人多,寻求的人多在于有幻想的人多。当然,这也和我们的测验制度是有关的,因为它供给了一个相对公平、公平的提拔人才的平台。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应当庆幸的。
第四:测验经验是可以积淀的。很多东西只是生活的一个必经过程,失败了不证明你不行,在失败中找寻成功的路径才是最终的成功者。范进落榜时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应当继承和发扬。范进的经验是: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信任自己,今年失败明年来,付出毕竟是有收获的。
讲了这么多,盼望大家不要把它看成自我标榜,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应静下心来,找寻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找寻“契机”。
范进中举的故事传播百载,为什么张进,李进没有中举,而单单只有范进中举了呢?他有什么备考妙策吗?敬请收看下集《范进中举的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