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砸文”琐谈(且说杂文之二)

时间:2010-10-21 16:45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老祖宗丢下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当他人在杂文天地里高位运作时,我还处于邯郸学步的“工具时期”;当他人在研究杂文并颇有心得时,我还在力图摆脱“砸文”的羁绊而苦苦求索。正是对某些“砸文”的耳濡目染,才使人有所感有所悟。
  夫“砸文”者,一谓砸向别人、以“势如破竹的打倒”为己任。二谓砸向自己,无论对人对事对文,“揩脸子”、“戴帽子”、“打棍子”,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自己的文章砸了锅。借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在观点对垒中,以“伪君子”等称谓或“血压升高”等语言砸向对方,自以为得计,结果是“智力含量全无,黔驴之技毕露”,本欲“讥笑”,却成为“鸡笑”。其实,砸向别人和砸向自己二者常常是相得益彰的。这类文章,往往背离杂文的宗旨与特点,抓一样东西在手,自谓得意的当作武器,劈头盖脸的打过去,姑妄以“砸”文称之。
  任何艺技,自非百日之功,杂文亦如此,陋识浅见,本处仅能窥其一隅。
  砸文之砸,首先砸在对杂文“战斗性”的误解误读上。“攻击与漫骂”早被鲁迅言尽,不必再在这里过多的饶舌。但直通通的指责、训斥、声色俱厉的教训、理直气壮的责备、义正严辞的“说项依刘”、摇唇鼓舌的条分缕析、板着面孔数落,都属于“当头一棒破痴迷”之列,如果整体使用或主要使用这些手法,当然也是战斗,却难于以“杂文”命之,恰如李逵的板斧,排山倒海的砍去,血肉横飞之下,却是当面锣对面鼓、拼力耗劲的打斗。鲁迅杂文被称为“投枪和匕首”,不是大棒。投枪和匕首的战斗作用在于巧妙的“刺”中有害,用文字进行的“刺”,主要还要靠讽刺,李逵作为冲锋陷阵的勇将、赤膊上阵的专家,战斗时固不可少,却是另一码事,很难被恭维成讽刺的行家里手。
  战斗性,也与讽刺、挖苦难分难解。杂文的讽刺,难免与争论结缘,有时针对某种观点,有时也离不开针对某些人或某个人。早期杂文,就是在与人的交锋和争论中蹒跚学步而臻于成熟、茁壮成长的。争论,并非无理取闹,从某种角度说是“深刻的较量”、“犀利的交锋”。应该说,挖苦是杂文的常用手法,愚意窃以为:挖苦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讽刺,挖苦更直撇,也更粗糙,其间,刻毒的奚落占了半壁江山,而刻毒,从感情色彩说,在“褒义与贬义”中偏于后者,一贯用之,只怕会使人格光辉蒙尘。杂文中,“温柔的挖苦”容或可行,但那种挖苦多少是要有点讲究的。它不是在急于求成之下,自认为锐器利刃,锋利无比,直通通亮出来,就能一剑封喉。这种打击,除非对手是手无缚鸡之力者难于奏效。讽刺,不是直白式的打击对方。倘用什么“先生伟大的‘渊博’在人世间‘取之渴鼠’”,这类说词虽也有些聪明过人,却恶意毕露,明晃晃剑锋直向对方逼过去,要正中要害恐怕不得要领,亦如豆腐西施扬二嫂见别的豆腐摊开张时,嘴一瘪:“哎哟哟,你的豆腐才叫好唷,馊味冲天”,除了给人以尖嘴利舌的印象外,说是讽刺,只恐其制作稍嫌粗糙。真正的讽刺是要有点基本功的,比如,某甲与某乙对垒,某甲感叹道:“来在物欲横流的人世前,眼花缭乱的景象,繁复错杂的纷争,令人叹为观止,还是少掺和为要,在异彩纷呈中背过身去,唯有自甘寂寞而已。诚如古人所言:‘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某乙为文讨之,极尽挖苦之能事,意欲使用讽刺的武器,而又用得来拖泥带水,纵观其文,一般人是拿不出手的,堪称“砸文”的经典,亦颇有代表性,姑妄说之,其文曰:
  “哈哈哈……‘教授’先生又说昏话……人心岂能寂寞?教授怎能寂寞?我料定,不要多久,又会;头脑发昏心发慌,浑身抽搐手冰凉,不能不重返人世纷争之中……”
  这类“挖苦”,难免不被人“误会”为攻击。这是与李逵的板斧一样。文不长,说是杂文手法,却使人感“瘦”颇深,主要有两点:
  其一、杂文中讽刺的目标性。能否击中靶心,这是“战斗”胜利的前提。有人在挖苦时,常常以对方的身份作调侃的对象,这在“爱听秋坟鬼唱诗”时你一言我一语的多嘴多舌中尚可作解嘲之资,在文章里,拿这些东西开涮,虽不说就是一种不太正大光明的行为,却似乎少了点阴德。但在特殊情况下,在对理论拉拉扯扯时的顺手牵羊中,用之也无妨,如今,行骗江湖者如林光常、胡太林、刘太医等“大师”何其多,讥讽其人何尚不可。不过,要有明确的目标,让人一看便知,又在不露声色中达到了目的。“可敬的‘教授’”、“可爱的‘老师’”等,一望而知是意在挖苦,却有些似是而非。这些称谓是通过正式评审程序取得的,“明媒正娶”而来。对于取之有道者,即便是一粥一饭,讽刺与揶揄都显得无力与无聊,作为挖苦,只怕带不上劲。如果是以假充真,或以左道旁门之术求之,除了知其底细,明白其为造假者外,一般的人也会误认为是直呼其称谓,结果,这一枪就脱靶了。如果换了“大师”、“大家”、“专家”这样的称谓,则易于使人联想到“自选的帽儿”、“笑纳的美誉”,如张悟本、李一等的嘴脸,挖苦的功效才能有所显现。

相关阅读
  • 且说杂文(杂谈)
  • 不敢写杂文
  • 杂文的常识
  • 点评关于杂文的谬论
  • 警醒,千水千月品故事之二
  • 杂文使命的变迁
  • 鲁迅杂文的辛辣尖锐性
  • 鲁迅杂文的形象性特点

  • 上一篇:也谈“鲁迅是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关于气质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