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部门领导告诉笔者,他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负责着其它十多项闲杂工作,加之还有一些临时性安排的工作,天天忙得不得了;而有的干部什么事也没有,每天就是上午来点个到,然后就整天见不到人了,你还不能把他怎么样,而工资奖金绝对不能少他一分。
关于这个问题,重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的人从事的工作比较多,整天忙得团团转;另一方面是有的人整天混时度日,不是喝酒就是打牌,闲的不见人。这就呈现了“忙人与闲人”之说。
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现象呢?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总结出了三点。
一是“能者多劳”的主观思想主导了领导的思维。我们常说“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技巧多一条路”,这种“艺”和“技巧”用在生存的方法上真的很实用,但应用到工作中就大错特错了。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因为你出色、能干,领导往往会把任何事情都交给你去办理,只有你办理了,他才放心。对于那些办不好事的人,领导也懒得用,交给他办理还要操不完的心。
二是鼓励机制形同虚设,干与不干一个样。“奖勤罚懒”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具体到了落实就无法操作了,谁勤谁懒都被一片和谐所掩饰,谁都不愿意去干得罪人的事。“干的不如站的,站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不见的。”这句话就阐明了一个问题,干活的总难免会出错,出了错就会被批评,被处分;而站的、看的、不见的却不会出错,什么事也没有,该拿多少拿多少!加之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履行岗位工资以后,所有人员的岗位、编制都是由上级所定,基层工作岗位无论如何变动,定逝世的工资不会变,大大的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每个单位都会有这种事,拿着高工资,干着轻松的活,有的甚至还养着一些闲人。)
三是干部考核不科学,没有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现在只要是当上了干部,就是进了保险箱,除了犯重大错误之外,谁也不能奈何于他。而且即使有错误,也很少有人动真格,因为他们要么有靠山,要么会溜须拍马。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受当前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病影响,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偏低。在干部制度的问题上,应当是不拘一格,谁有本事谁上,不要亏待了那些多干活的人。(我们国家每年都会下发很多文件,一级一级的都会转发,转发到纸上就算是到位了,至于怎么落实没人去管。很多人在基层单位当科级干部,但却想尽措施要到局里去当个兵,因为这个兵拿的待遇都比基层干部拿的多,因此就呈现了这种现象。)
俗话说:“只有平庸的将军,没有无能的兵”。笔者真盼望那些将军们,能让手下的兵们忙的不再那么忙,闲的不再那么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