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悲哀,为了一个不长眼睛的人。
我很悲哀,因为我想起了一句话;“有眼不识金镶玉”。
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我看到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猫。狗很勤快。每天主人家里没人时,狗便竖起两只耳朵,虎视眈眈地巡视在主人家的周围,哪怕有一丁点的动静,狗也要狅吠着疾奔过去,就像一名恪尽职守的警察,兢兢业业地为主人做着看家护院的工作。每当主人家有人时,他的精力就稍稍放松了,有时还会伏地沉睡。于是,在主人家每一个人的眼里,这只狗是怠惰的极不称职的,便经常喂不饱它,更别提奖赏它好吃的了。猫是怠惰的,每当家中无人时,便伏地大睡,哪怕三五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里肆虐。睡好了,就到处散步,运动活出发子骨。等主人家有人时,它的精力也养好了,这儿瞅瞅那儿望望,也像一个恪尽职守的警察,时不时地,它还要过去给主人舔舔脚、逗逗趣。在主人的眼里,这无疑是一只极勤快、及尽职守的猫,好吃的自然给了它。
由于猫的不尽职守,主人家的耗子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耗子把主人家唯一值钱的家当咬坏了。主人震怒了,他号召家人说:你们看看,我们家的猫这样勤快,耗子都猖狂到这种地步,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只懒狗,它整天睡觉也不帮猫捉几只耗子。我慎重发布,将狗赶出家门,再养一只猫。大家看法如何?家人纷纷附和说:这只狗是够懒的。每天只知道睡觉,你看猫,每天多勤快,抓耗子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动了。是该将狗赶走,再养一只猫。
于是,狗被赶出了家门。它一步三回头地看,自始至终它也不明白赶它走的原因。它只看到,那只肥猫在它的身后,窃窃地、轻蔑地笑。
狗不明白的问题,我们明白了吗?
作为狗的主人,是不是不长眼睛呢?把这则故事引申到那些单位里,是不是该引起那些领导者的沉思呢?作为领导者,自己该怎样看待那些下属?
对于这种现象,在实际当中很广泛的存在。
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只知道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尽忠守职。他们心里想的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做自己的事情,努力把事情做好,不管你领导在与不在,甚至在领导不在的时候,更加谨慎地工作。他们的心思就是把工作做好,对于其他的,没有想的过多,什么在领导面前献殷勤啊,讨领导欢心啊,他们不懂,也不会那样做。所以,在有些领导眼里,他们不是好的。
也有些人,特别会来这一手。领导不在的时候,懒懒惰散,看见领导了,赶紧装得像模像样。甚至在领导面前买好,献媚奉承。这些人不干实事,但是却能博得领导的欢心,取得领导的信任。
这种事情很多了。有的领导也是是非分明,分得清好坏的。但是,的确有的领导不长眼睛,他看到的是表面现象。再说那些会奉承的人,那些话都是伴了糖蜜的,听起来即甜蜜又舒服。领导自然是受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是谁显得不顺眼呢?当然是那些只会实干不会买好的人了。
那些独具慧眼的领导,不管你表面文章做得多好,也是心里明白的,他不会被某些人的表面现象蒙住眼睛。对于那些实干而不做表面文章的人是赞美和确定的,就算嘴里不说,也是心知肚明。而那些背地里耍滑头,表面上假惺惺装模作样的人,他们也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的。不过,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有的领导是非不辨,好坏不分,在看待下属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公平。
如果把那些好的只知道实干不会谄谀人的下属换掉,就像那个不长眼睛的主人把狗赶走一样,单位会是什么样子?我想诸位必定是一目了然的了。
可是有些领导偏偏爱好那些会做表面文章的人。他们看到的是外在的表象,对本质性的东西不去做深入过细的调查和研究,凭了自己的直觉感受,对于好坏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断定,成果是对好的视而不见甚至极力排挤,而对于那些坏的却大加赞美,最后直接导致单位的利益受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