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不外乎师授、自学两种渠道,无论何者,均是择益而学,择恶以资,汲彼之长补我所短,以彼之短鉴我所行。
学习,首先要乐学,乐学生兴趣,兴趣求穷理,穷理可明理,明理则修身,修身方敬业,敬业事乃成。不乐学,如骨梗塞喉,硬逼下咽反而伤身。
学习方法不外乎深学、浅学、精学、简学四类。深学者,如四书五经等,务求格物致知、入身训诂,皓首穷经,勤苦以恒,方得尝以古人心态揣摩几分。浅学者,如名人传记等,大都是天时、地利、人逢时,所谓时势造好汉,汲取睿智才情以供己用及可。精学者,最难以定,需视己所职而定,各有所重,各有所倾,无论何种,务求精益求精,务求不耻下问,务求掘井见泉,方可益源汲汲可取而不竭。简学者,如唐诗宋词、散文游记等,平仄声调抒发情怀,摘词解要以求饰文足以。
古今善为学者均提倡“一书闭,观新书”的读书方法,此方法虽不能事皆效仿,但足以体现出读书的一种“静”的思维,一种“恒”的精力,一种心无旁骛、安静致远的深奥,不失为一种读书捷径。
如今,智者甚多,强者甚多,如居安适逸、矜持拒学,无不是自甘落伍,自毁前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望诸君皆能立足专攻术业,辅与旁类精华,立足勤恒二字,人人自胜,人人倡学,弱者变强,强者愈强;愚者成智,智者愈智,相携并进,再迎团体新里程。
何所谓浅?肤浅之见,肤浅之识。如能与读者共鸣一分幸甚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