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村也是常常“被腰封”的一个人,在得知自己的名字呈现在某个悬疑作品新书的腰封上时,他曾公开批评“名人推荐都是狗皮膏药” 。
姜昆则表现,自己除了用写序来推荐之外,从没做过腰封上的一句话推荐。但实际上,确实有过腰封上用姜昆的名字。
王安忆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在一本《我的抑郁症》的腰封上写着:崔永元作序推荐,以及著名作家王安忆翻译的第一本书!对此,王安忆曾公开说明说只是一次余兴节目,出版社曾提前打过召唤。
尽管很多人并不爱好,但腰封仍旧大行其道。某网友在文章中说了个笑话:某出版社请求所有的书都要做腰封,特别情况不做的要社长批准。某天编辑聚餐,一编辑对着端上桌的烤兔,突然叹道:此菜好则好矣,惜乎尚缺一腰封。
孰真孰假很难认定
腰封夸张虚伪,往往对读者造成误导,一位网友表现,“自己买了一本《空谷幽兰》,认为是安妮宝贝写的,成果回家一看本来是安妮宝贝推荐,安妮宝贝的字比作者的名字还大两倍”。
这些误导,是否会构成违法,对此,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晓森律师分析说:“首先,名人推荐,涉及到姓名权的问题,必须经过授权才干应用,没授权的确定不行。授权的也有范畴,比如说人家容许你怎么用,不容许你用他的名字说太夸张的话,那就不行。其次,腰封上常常有销量百万之类的话,以进步自己的身价,这种数字必须是真实的,倘若是虚伪的,那就有欺骗花费者的嫌疑,不管是《民法通则》、《广告法》还是《花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请求宣传信息真实,向花费者披露真实的信息,虚伪信息则会构成虚伪宣传。最后,至于很多宣传语非常夸张的问题,从道义上来讲,这确实是一种误导,是应当批评的,但是法律上却很难认定,这些语言大多都是文学性的,你很难差别哪个是合理的夸张,哪个是虚伪的误导,这个度并不容认定。”
晨报记者 周怀宗
最雷人的名人推荐
“中国著名高校商学院院长联合推荐”
点评:名人不行了,改用名校。
“中国顶尖十大私募基金经理联合推荐”
点评:顶尖二字用得妙,反正也没人评。
“×剧组制片人×××唯一推荐”
点评:断了人家的后路。
“铁凝、阎连科、刘震云、张悦然等倾情推荐”
点评:推荐就算了,还倾情,怎当得起?
“向你朋友推荐本书时,千万别让你对手知道”
点评:得,咱也成名人了。
“李德林力荐”
点评:李德林是谁?力道多大?
“俞敏洪送给新东方员工的教导经典”
点评:为什么卖给我?
“一本让丹·布朗等文坛大腕惊惧不已的新人处女作”
点评:文坛大腕们的胆也忒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