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多么好的报答,刚才还闷热难耐,马上就清新怡人。人们渴望自然赋予雨水和清凉,却不想多享受一会的空调的凉气。可是每一种生命又都要蒙受大自然给予每一种灾害,更要去适应,而才可以获取更茁壮生长的机会。
冒雨回到自己久违的小院,雨水冲洗着小院唯一的一棵小树的绿叶,却不知何时有许多的树叶已经打蔫,还有的已经枯黄,这次的雨水能否救助那些打蔫的树叶,可否抢救枯黄的生命。看着小院一株树的憔悴而心痛。
而我同时栽下的几棵小树,只是孤零零的,东侧是很大的水塘,南北两侧是很大的一块空地,西侧是广阔的公路。没有任何的遮拦,任凭风吹雨打,却是郁郁葱葱,比我精心种在小院的树粗了很多,也高出了很多,当时种在小院的小树是我精心选择的最粗的一棵,如今却产生如此的变更。说奇怪也不怪,精心呵护可能违背了它的生长愿望。遵守自然的也许才是它最渴望的。
精心不是过于的限制,是应当顺应自然的扶持,一旦让呵护成了限制,也就会让事物违背了意愿,适得其反。
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生长环境,我们养在花盆里的鲜花、养在浴缸的鱼是让人们观赏的,它们无法长大,也长不大,虽说我们每天都是那么的护理,却永远是娇嫩的,他们失去了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种在小院的树,它只有在太阳爬过了屋顶才会见到阳光,它的枝条想伸展出去寻找那久违阳光,却让那高高的院墙挡住了去路,它的根系想延伸出去,寻找更多的营养,伸出一半时,却发明自己的徒劳,没想到深埋地下的水泥墙基拦阻了它的去路,只好又折了回来,一团团的树根只好在墙根下蜷缩着,只好渴望地面上的一点点潮气,一点点的营养,失去了它再发展的空间,只有保持生命的才能了。虽说也是年复一年的生长,只是还保持着原有的健康。
我们阻碍了它的前行,却抱怨我们为它付出的辛苦,怨恨它的不努力。
孩子是我们手心里的宝,我们栽培他,给他浇水、施肥,一刻不停的关注他,呵护他。于是怕他经受不住纷扰世界的干扰,怕他伸出的枝叶汲取了污浊的空气,于是砍掉他伸出的枝杈,也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一律砍掉;也不管他迈出的步伐是什么方向,一概的在他的前方垒上了围墙。竖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围墙,他逾越了这道无形的墙,就会被齐刷刷的砍去。那么他还如何的去汲取更多的营养,怎么知道风雨后才会现彩虹。
风雨中树会摇摆着,会被激烈的暴风雨吹到,压垮,可是它长长地根系绵延着,依然会汲取着营养,那弯下的树干会一天天的挺直了站起来,重新挺起笔挺的胸膛。
也许越是风口中的树木更会挺立,高山上矗立的青松,岩石缝隙紧紧贴紧生长的白杨,哪一棵都是那么的粗壮,头如伞盖,让人们赞叹它的高大和伟岸。
花盆中种不出大树,只是微弱的花草,鱼缸里养的是观赏的小鱼,虽说有美丽的光环,也有充分的营养,可是它们生长的空间过于的狭窄,制约了它们的成长。庭院中一样长不成参天大树,只在于那环境不是它赖以存在的处所,也许这个空间里没有污秽,不会沾惹到丝毫的污浊,给他供给的是最为良好的居住环境,可是它还可以融入同龄吗?还可以抵抗外来的侵扰吗?它一旦失去了保护,就会失去食物的起源,别说是精巧的、就连起码的温饱都难以解决了,再也无法回归自然,无法和任何一个同龄的相比了。
给它自己的环境,顺应它的生活的需求,那么就任其发展吗?小院里的树和田野中的树一样,都需要磕打,只是小院中树木磕打的太多了,只给留下了你认为合理的枝叶。甚至只是一根挺直向上的树尖。而田野中的树木,那些曲折的、遮住阳光的、还有那些挤在中间的基本就不起作用的却接收着营养的,这些必须毫不留情的磕去,留下那些枝繁叶茂的,可以很好的接收阳光的树枝,让那些留下的树枝更好的展现在阳光之下。汲取足够的营养,释放更多的氧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