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贪官的成长道路上,这条发展轨迹是非常清楚的。
原陕西神木副县长高小明,受贿241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2年。他在懊悔书中说,面对投资宏大的工程,我开端忘乎所以,大小事都由自己把持,失去了把持,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对于送礼的人,由开端的拒绝接收到后来的来者不拒。
从2002年开端,原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感到仕途上发展余地不大,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请求,收受贿赂呈直线上升趋势,最终达到518万多元。
文强在悔过书中写道,十多年来一直担负副局长,总感到自己业务熟、有才能、付出多、成绩大。尤其是看到很多人不如自己,却纷纷受到提拔和重用,甚至担负比自己更高的职务,产生了不满情感。既然升官不成,就开端乱用权利,直至无法无天,“在重庆没人敢动”
这三个阶段有可能相互交叉。如果监督不力,由公权私有到权利滥用,由权利滥用再到腐败堕落,其实都只有一步之遥。因此,紧紧抓住公权私有意识,在官员进入腐败的第一阶段就大动手术,乃是根治腐败的要害和最佳突破口。
公权私有意识的三大起源中,制度因素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与现实相比较,历史显得很飘渺。与制度相比较,个人显得很脆弱、很无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既有利己的一面,又有利他的一面。一个完善的制度,能够将利他的一面发扬光大,将利己的一面限制在合理范畴内。此时,人们有足够的动机,抵抗强盛的诱惑。一个有缺点的制度,克制了利他的一面,放荡了利己的一面。此时,普通人缺乏足够的动机,难以抵抗外界的诱惑。近期中央办公厅发布的接连四个“措施”,构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监督系统,这就为打消公权私有意识供给了提拔用人方面的制度基础。
我们不但要改良和完善干部制度,并使之得到切实履行,还要把公权私有意识作为靶子,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导,铲除公权私有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预警机制,根据公权私有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把贪官一举歼灭在萌芽阶段!
官员的公权私有意识茁壮成长时,有很多迹象可寻,坦然接收非物质贿赂就是一个重要标记。这种贿赂包含女色诱惑、帮官员发表论文、安排出国旅游、供给职务升迁信息、长期出借住房和汽车等;为官员子女介绍职业、提职晋级、调换工作、安排出国留学等。这种贿赂打着“人情”牌,为金钱贿赂扫清障碍、探明方向,使官员于忘乎所以中淡忘了党纪国法。倘若缭绕着官员的此类事情多了起来,表明他已经让公权转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要想消灭可能呈现的新贪官,这是出手抢救的最佳机会了,应当及时提示他,让他苏醒苏醒头脑。如果等到滥用权利阶段再去禁止官员,如同拦阻一匹狂奔的野马,就连野马自身也不知道怎样才干放慢脚步。如果等到腐败堕落阶段再去惩治官员,如同火灾之后再去救火,丧失已经造成,于政府、于百姓、于官员,面临的都是一场灾害、一场悲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