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办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之一便是广东丹霞山地貌,其发育在南岭褶皱带中央的结构盆地中,具有单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地貌景观的珍奇性,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及重要类型和基础特点的模式地;是发育到壮年中晚期簇群式峰丛峰林型丹霞的代表;在系列提名中热带物种成分最多,沟谷雨林特点最突出;是丹霞生物谱系、丹霞“孤岛效应”与“热岛效应”研究的模式区域。
按照申遗的成本盘算,广东丹霞山共投入1.2亿元国民币。对于这样的巨额资金,如何收回成为申遗之后摆在景区的一个现实问题。按照景区管理人员的请求,门票或者要上涨。往往申遗成功之后,景区门票的价格往往会上涨,这样的逻辑已经严重违背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请求和条例规定。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原则,在申遗成功之后,最重要的课题将是“保护、保护、再保护”而不是尽快收回投入的资金,否则,剑走偏锋,将会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留下遗憾。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世界遗产地的利用必须确保生态或文化的可持续性,确保利用不会对遗产地的出色价值、完整性或真实性产生有害影响。可见申遗成功之后,遗产保护和遗产利用将是一个抵触体。因为过度开发必定跟遗产保护抵触,而不开发利用的话也难以将世界遗产的保护落到实处,因为遗产的保护必定存在着一个宣传的问题,而宣传之后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加必定会对遗产的保护存在必定的负面影响。
假如将成本回收通过一种门票的上涨转嫁到花费者的身上,对于花费者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因为景区价格的上涨涉及到公共利益,而不是任何景区的价格都是随着申遗的成功就可以随便上升的,需要经过严格的价格听证程序,否则,这样的价格上涨将会侵害花费者的利益。按照国民党蒋孝严访问大陆时候的讲话,大陆景区的门票价格高于台湾的价格,这样的公共资源底本就是一种公共产品,任何人没有理由通过门票价格的上涨进行成本的回收。
巨额的申遗资金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对于“中国丹霞”申遗成功有欢乐也有忧愁。这次广东丹霞山便裸露出门票价格上涨的苗头。对于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丹霞山应当是积极开发以及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一般按照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经济和资源保护的开发和利用才干真正解决在申遗之后的罪与罚困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