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里有没有俗的作品?这个俗不是指通俗,而是指庸俗。农民工的性、上官婉儿的鸳鸯戏浴、姐妹易嫁、履行小姐实名制是卖淫公开化的初始等等,语言颇为雷人,实则虚晃一枪。不能说这类作品出格了,但从标题上看给人赚取眼球之嫌。寻求点击率的攀升,俗不可耐。
抄袭与传播。近来“好心情”关于口诛笔伐反对抄袭的文章很多。笔者对抄袭这一恶习一向不感兴趣,我太自认为常了,只当为我扬名。不过,自从笔者发明“好心情”里也呈现抄袭我的文章后,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纯文学有没有读者市场?如果没有读者市场,抄袭者仅仅是为了好玩吗?显然不是。这阐明纯文学具有潜在的宏大市场,也许三、五年后这一市场将会重新获得宽大读者的亲睐。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不是每位作者都想赚几个小钱,也不是每个作者都在寻求点击率,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要经过时间考验的。随着人们生活程度的进步,以及文化品位的进步,人们往往更重视于情感、人文、知识、哲学等方面的精力产品,文化产品德量也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进步,而相适应。
菊梦悠悠在《什么是可以久传不衰的作品?》中谈到:“只有用哲学化的思维、诗歌化的语言、文学化的情势、全球化的眼光表达、审视、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才有可能久传不衰。当然文学作品需要想象,但这种想象应当是基于理性思索的想象,而非基于情感与感官体验的想象。所以文学作品的‘以情感人’其本质是以真理思考来教化人,而非‘以情感己’、孤芳自赏。”笔者认为这样的提法是与时俱进的。好心情近几天发表的勒力的《鲁迅杂文讽刺艺术的思想性》、凌波仙子的《竹子是草最高的梦》、苍凉人的《也说说知识分子》和也许有来生的《形而上学先生,你把俺们害苦了!》等佳作,不仅具有思想性、哲学性和文学性,其写作风格和伎俩也是令人称道的。笔者并不是强调文绉绉的语言就是写作最好的“杀手锏”,像贪梦牛的《酒枣》、《肉食鸡和小柴鸡》等作品地区气味浓郁,语言滑稽、朴素,富于节奏感和跳跃性,也是登得上大雅之堂的,要害是作者写文要自成作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相反,“好心情”里有些文章,却不敢奉承。笔者人微言轻,多次呼吁少写一些消息述评式的杂文,这类作品没有多少“技巧含量”和知识含量。如:明天某省产生了毒米事件,于是取个标题《毒米事件,拷问官员问责制》;后天某省曝光了官员在土地出让中营私舞弊,又取一个标题《土地出让,何时还政于民?》。这样的文章看起来针砭时弊,匕首、投枪并举,大有慷慨激昂,愤世嫉俗之态,以官员为“靶子”,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实际上“生产”这样的文章有一副模具,可以批量化、系列化,这就是文章的同质化。与其读这样的杂文,不如读者直接看消息;消息作品同样有记者自己的观点,同样有偏向性,只不过深藏不露罢了。真正的写手同样寻求标题的新鲜,西窗先生的《文字躺24小时会不会生病?》就应用了拟人化的标题。这官、那官的标题,笔者没有记住,这个标题倒让我记忆深入。何也?因为别具一格,没见着第二个这样的标题。
当“三俗”的网络文学作品退潮的时候,也就是纯文学发展、旺盛的时候。笔者信任,依附包装的作品,促成作品商品化的网络小说,不可能一统文坛。
2010年8月9日晨速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