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逝世者家属又来了四五人,问我们筹备怎么处理。在懂得了他们的意图后,我和厂方进行了沟通。约定在明后二天,双方坐下来谈具体的赔偿数目。原认为这事可以基础告一个段落,没想到下午一上班,逝世者家属带着律师又来了,而且提出了要对尸体进行尸检。做为他们来说,就想知道逝世因,这也是合理的请求。我在谈好话以后,就给他们办好了申批单,并送到了相干的部门。
因为消除了一些相干的因素以后,作为我们,就基础可以不介入了。到此,此事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作为我来说,有些事却是不吐不快。逝世者的亲属,尤其是逝世者的女儿,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女孩,居然对这个社会充满着不信任。首先是对我们主管部门的偏激见解,认为我们是不可信的,我重复地给他们说明,但她一句话就把我所有的说明给埋没了,“现在的社会就这样,你叫我们信任谁呀”,听到这句话,我在为他们失去亲人感到痛心的同时,也深深地为这个社会感到悲哀。社会的诚信何在?社会的道德沦丧何止于此?老百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政府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在党中央提出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的公信度和国民的诚信道德又进步了多少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但贴在墙上,挂在空中,并不代表就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级政府,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号召与唆使,把中央的唆使与号召深入人心,造成人人自觉地去履行的局面,这对一级政府来说,路还很长。作为一个二十刚出头的一个小女孩,应当还属于80后吧,却对国家、社会充满着不信任,看待问题很偏激,那么,我们的教导部门对这些孩子的教导上,是不是也有些东西值得反思呢?现如今的教导部门和学校,眼里只有升学率,只有高分,却疏忽了对学生素质才能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缺乏进行社会义务、社会角色和对国家、人类大爱的培养。在这样的领导思想下,造成了家长费尽心思去追逐名校,名校就挖空心思进步择校费、寄读费,随之学校就出台了名目繁多的集资费、援助费等等。那么,教导部门在里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不是教导主管部门的默许,学校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去收这样那样的费用。更为可怕的是,在中国这个社会,一旦下级的做法得到上级的默认,那么下级就会心安理得地去做这样的事。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的成果就是老百姓遭殃。因为作为教导部门来说,自己的小孩虽然也涉及到这样的事,但对他们来说,他们的社会资源完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自己的小孩安排到好的学校,而且名正言顺。长此以往,社会的抵触就因此而产生了。
再来说说我们的队伍。在我的朋友圈里,我听到他们说我们的队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会据理力争,还会说什么样的队伍都有好的和坏的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到坏的,看不到好的,那是悲观主义;也不能只看到好的,看不到坏的,那是盲目地乐观主义。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个世界,就象当今中国的问题,不能说改革造成的,只能说改革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改革中的问题必需要靠进一步改革来解决。虽然我是费尽心思去辩护,但大家并不认同我的见解。那么老百姓对我们的见解,可能问题会更严重。所以,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可能我们的队伍真的存在一些必须下大力去扭转的问题,否则,我们的队伍就将脱离群众,失去国民大众的拥戴与爱戴。《询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几千年前的一个学者就已经深深地认识到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现代的政府和领导者对这个问题不得不沉思详察之。
所以,当我们在大发“现在的工作真是越来越难做呀,老百姓也不懂得我们”的感叹时,同志们,请扪心自问,你看待工作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看待群众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有没有私心重于公心的心态?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会这样去思考,我不想在这里标新立异,我只想尽我所能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去取得群众的懂得与支撑。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傻,认为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你个人这样做,能转变这个社会的现实吗?你是那一级的领导干部,能号召或者感化一批人吗?说真的,回到处所工作,我也不是什么领导(尽管老百姓经常叫我领导),我只是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拿着纳税人的工资,就象一个务工人员一样,拿着老板发的工资,警惕谨慎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我不想转变,也无能转变这个社会,那怕是我的同事也无能转变。我只是想求得良心的安定,我不想老百姓指着我的脊梁说:“你贪污(指的是拿了工资又没好好工作)了我们的纳税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