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东吴好汉。江东才俊无数,然真好汉唯有鲁肃!说起江东,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定是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的气势,何等的潇洒!惋惜事实上周瑜虽是威名赫赫的东吴大都督,却没有足够的气量。他一心忌恨诸葛亮才智超过自己,一味想压倒铲除这个对手,特别是诸葛亮使计抢走荆州,更让周瑜恨得失去了理智,他几乎置东吴的大业不顾,只想着解私怨报私仇,想尽措施不惜代价从诸葛亮手中抢回荆州,其实当时若他能先不急于攻荆州而取西川的话,荆州或许就会如愿夺回。惋惜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不但取不回荆州,还误了卿卿生命。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周瑜对别人大多是大度为怀的,就是对才智不下于自己的鲁肃亦然,周瑜的吝啬只是对于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其实周瑜并非气量狭窄得容不得别人说他,而是他是个极爱面子极要强的人,他的聪慧才智几乎从未遇到敌手,直到遇到诸葛亮。诸葛亮让他失了面子,让他尝到了挫败的滋味,而生性要强极度自尊的他自然咽不下这口吻,所以周瑜的一世英名可以说是毁在诸葛亮之手,但也正如鲁肃所说的,是他自己害了自己。他的过度自尊自强害了他,过刚则易折,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比周瑜要擅长抱曲,性格也柔软一些,所以注定周瑜先诸葛亮而殁。周瑜是当世的一大奇才,但其胸怀其人格尚离好汉有一段距离。
东吴中只有鲁肃堪称具有大胸怀大人格。看过三国的人都能看得出鲁肃这个人很讲信义,也很有人格。他从不讲违心之话,做违背道义之事,即使看待敌人,如刘备诸葛亮,也是真挚守信,仁义相待,所以鲁肃走到哪里都留下了人格魅力,令君臣佩服,令对手敬服,刘备诸葛亮为其倾倒,将他视为可以信任的朋友,推心置腹,双方的交涉都是通过鲁肃,而鲁肃也总能幸不辱命,最后就连关羽也被他折服,情愿送上三郡。那时鲁肃已经奄奄一息,以其病残之躯竟折服了除了主公谁也不看在眼里的关羽,真是令人叹服。不过这种成果也在我意料之中,鲁肃是个真正大仁大义大诚大信之人。他做使臣时不但与对方真挚相对,又能不卑不亢,而他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从不为自己考虑,将自己的钱财都献给了东吴子民,自己却是两袖空空,为了国家为了主公,他不辞辛苦地奔走于两地,用他的智慧与人格换来了东吴的富强与太平,助东吴化解一次次危机,度过一道道难关。这样的人才配“好汉”二字!
再说刘备这边的好汉。刘备帐下第一谋士也可以说唯一的谋士就是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后来多了个“凤雏”庞统,不过庞统很快逝世了,虽然后来也招徕了一批投降的谋士,但诸葛亮始终盘踞着别人无法替代的首席地位),诸葛亮也是一个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人,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能,也有一颗忠肝义胆,任劳任怨,鞠躬尽瘁。诸葛一生谨言慎行,用尽心力只为扶助刘氏成绩大业,而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更是让人叹为天人,所以与其说诸葛亮是好汉,不如说诸葛亮是神人更为贴切。与鲁肃相比,诸葛亮无疑更聪慧,说难听点,诸葛亮比鲁肃多了一份奸诈与虚伪。就拿他哭周瑜来说,就有些假惺惺。而其献计刘备趁周瑜兵败之时篡夺荆州也显得不义,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刘备,所以他的奸诈与虚伪是可以懂得并被我们所接收的,并不因此而损坏他的形象。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评价,我感到其人品固高却还是略低鲁肃一筹,至于关张二人,性格中人也,虽具大将之才,但终少几分智慧,行事莽撞激动,且一朝得志便忘乎所以,因而也称不上真正的好汉,不过关羽的重情重义倒令人敬佩,张飞也算个忠肝义胆之壮士,总体人格当属中上之品。至于赵云,则比关张二人少几分跋扈,多几分慎重,更兼义薄云天,有胆有识,尤其是长阪坡一人横扫曹操百万大军,保得幼主冲出敌阵,人马如龙飞,这般英姿这般风采可谓倾倒天下,冠绝古今!“昔日战长阪,威风犹未减。突阵显好汉,被围施英勇。鬼哭与神嚎,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所以蜀汉最配称好汉的当属子龙无异。 相关阅读